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docx / 文档详情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6万字
约28页
0
2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docx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篇: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浅谈我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利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概述、我国生态观的进程、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这四方面来阐述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态文明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概述(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形成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人类的生存面临严峻的挑战。当时人类还是生存于自然状态,人类的生存生活资料严重不足,需要迫切解决该问题。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资料,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起初,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还没有对生态带来威胁。到了19世纪,工业文明快速发展,近代工也文明使整个世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其中必然包含整个自然界。马克思既看到工业革命的积极作用,也看到了其消极作用——人类无节制地攫取自然界物质财富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攫取剩余价值对自然界的破坏。他们指出,资本对自然界的统治征服中,造成了土地肥力的破坏、植被的损毁、水土流失,从而也造成了对人类自身可持续性生产的制约。马克思看清了人和自然、人和人的矛盾,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这个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的批判,改造传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重新理解自然、文化、社会、人类之间的关系。(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内涵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主要包括三个层面。1辩证与实践的自然观这既不是抛开人的因素从单纯的从自然界出发,去寻找单一抽象的客观性,也不是抛开自然界从人的因素出发,去分析单一抽象的主观性,而是从不断在从事实际劳动的人出发,从人、自然、社会三者的相互作用出发,建立一种崭新的实践的辩证观。辩证的实践的自然观,首先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社会性地组织起来、通过物质性生产劳动而展开了的复杂的历史关系,也就是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整体性关系。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就表明现实的世界是人与自然不断相互作用的世界,绝不是人类的世界与自然的世界简单相加,而是他们相互交织构成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思想探析)2、唯物主义的生态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承认,无论人与自然的现实统一程度如何,“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仍然保持着”。“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恩格斯绝没有认为人类可以轻易地掌握与运用自然规律,更不认为人类可以无视和践踏自然规律,他“自然的报复”那段话:“我们不要过于得意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这种胜利,第一步我们确实达到预期的结果,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常常正好把那第一个结果的意义又取消了。”马克思恩格斯在此意指资本主义的环境破坏是一种普遍的、全球性的生态破坏,这根源于资本的无限扩张冲动和全球性生产体系,因此,资本主义的侵略不仅是资本的全球侵略,也是生态环境的全球侵略3、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社会观马克思还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真正实现只能伴之以人与人社会关系的根本改变。他明确指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二、我国生态观的进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观的历史演进及当代启示(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初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主客体关系的角度,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毛泽东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不仅可以认识自然,而且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以建设新中国的具体实践中,毛泽东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把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做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建设我们的新国家。毛泽东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当时的生态认知水平,其思想的局限性以及对待自然的思维方式也是当时中国特定历史时代和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生态观的基本形成经历了“大跃进”和十年浩劫,中国许多地方生态环境已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问题相继出现,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受到极大影响。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通过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充分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他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统筹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宝贵的论述,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生态观的基本框架。他提出依靠科学技术保护环境和开发资源。重视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文档大小:2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