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煤矿自动化、信息化调研报告.docx / 文档详情
煤矿自动化、信息化调研报告.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7万字
约30页
0
3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煤矿自动化、信息化调研报告.docx

煤矿自动化、信息化调研报告.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煤矿自动化、信息化调研报告

第一篇:煤矿自动化、信息化调研报告安全监控系统工作调研报告(一)——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情况调研报告-----李广铮----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是集采煤、选煤、焦化、发电、化工及新型建材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大型国有煤焦企业集团。集团公司下属各矿分别分布于吕梁市孝义市、中阳县、临县以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公司成立50多年来,坚持以煤为主、多元发展;以打造国内一流企业为目标,遵照循环经济的模式,不断延伸煤—焦—电、煤—焦—化、煤矸石—电—新型建材的产业链。针对我公司的现状,兑镇煤矿属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矿井,现以该矿为例,对煤矿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使用情况汇报如下:一、企业基本概况该矿属霍西煤田汾孝矿区西部煤田。于1978年开始新建,1986年竣工试生产,1988年经山西省煤炭厅组织验收合格投产。矿井设计能力90万t/a,2010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120万t/a。证载井田面积为13.3326km2,本矿井田内可采煤层—9号、10号、11号煤。(一)生产情况:兑镇煤矿现开采9号、10号、11号煤层,具体情况为:(1)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下部,煤层厚度1.35~2.01m,平均1.59m,为井田稳定可采煤层,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顶板为K2石灰岩,但大都有薄层泥岩伪顶,底板为泥岩。(2)10号和11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下部,上距9号煤层0.50~1.80m,属10号、11号合并层,煤层厚度6.09~9.91m,为井田稳定可采煤层,煤层结构复杂,含夹矸2~9层,煤层顶板为泥岩,底板大部为粘土泥岩,局部为砂质泥岩。(二)安全管理:兑镇煤矿现设设有调度室、机电科、安全科、通风科、生技科等安全生产职能部室和综采一队、综采二队、开拓队、掘进队、通风队、运输队、探水队和综合机电队。各科室、各队部现都已实现计算机办公,网络构建也已实现。文档、图纸等技术资料已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二.自动化建设和运行情况对现有部分系统的综合集成:现在各矿井正常运行的系统有紧急避险六大系统、井下通讯系统、风机在线监测系统、35KV变电所电力监测系统、束管采集系统、运输控制系统、工业电视系统等,兑镇煤矿已对部分系统进行了集成,实现了综合监控,极大的提高了安全生产效率。三.煤矿管理信息化建设及运行情况矿井已基本建成了以安全监控调度中心为平台的网络结构,监控调度中心现已构建了较为规模的服务器群。安全管理、安全信息监控、机电设备管理、材料出入管理、运输自动控制等都已实现信息共享。另外,集团公司还组建了安全短信发布平台,定时不定时的发布安全信息,使公司、矿井相关人员都能及时了解到井下实时生产情况,都能实时了解到井下有害气体参数及通风参数的监测数据。管理信息的建设和运行,及大提高了矿井的生产效率和安全系数,为大规模的实现现代化矿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煤矿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企业建矿早,基础差,员工文化程度低,业务素质较差,随着企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员工素质有了较大提升,充实了很多中高学历人才,但新老交替尚未完成,低文化程度员工尤以生产单位较为突出,使的两化的建设和使用较困难,具体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兑镇煤矿是一个老矿井,技术人员多以四十岁左右的为主,对近年来迅猛发展的煤矿现化化控制技术不能及时消化接受,新补充的年轻技术人员又缺乏井下作业经验,在三四年内不能担以大任。以上情况,造成了井下应用的新装备不能正常运行,对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不能及时掌握和跟进维护,使得部分新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甚至于只能弃之不用。这样,即增加了成本,又浪费了资源。2.设备的更新换代缓慢对于一个几十年的老矿井,井下设备多,更新升级成本高,现有的机电设备通信协议不能接入新的采掘及控制装备,致使现化化建设不能一步到位,为了节约成本,最大化的提高生产效率,只能逐步对各种设备进行升级换代。这样,延缓了自动化的建设进程。3.技术协议不规范在建设自动化矿井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煤矿监测与控制系统协议不规范,各生产厂商多以技术保守,各自为方。煤矿又不可能所有的设备采用同一厂商的设备,这样造成各厂商的设备不能匹配。安装维修拖延扯皮现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生产单位的投入效率。4.政府对企业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建设扶持力小,推动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五、取得的成效矿井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及使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率,提高了办公效率,使企业的各项业务实现了模块化、集成化、集约化,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取得了以下一些主要成效:1、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应用,提高了产能,企业利税从2008年1.2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2.49亿元;2、提高了员工素质,降低了劳动强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企业管理实现了集约化、模块化、办公自动化,提高了企业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煤矿自动化、信息化调研报告

文档大小:3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