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爱耳日宣传单 第一篇:爱耳日宣传单爱耳日宣传单2011年3月3日是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宣传主题为“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促进了我国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爱耳、护耳意识,有效地减少了听力残疾的发生,高度重视新生儿听力筛查。一、耳聋的主要原因:1、传染病源性聋:各种急性传染病、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2、药物中毒性聋:多见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药物中毒性聋为双侧性,多伴有耳鸣,前庭功能也可损害。中耳长期滴用此类药物亦可通过蜗窗膜渗入内耳,应予注意。3、老年性聋:多因老年血管硬化、骨质增生,或中枢神经系统衰退,导致听力减退。4、突发性聋:是一种突然发生而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目前多认为急性血管阻塞和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病的常见原因。耳聋可在瞬间显现,也可在数小时、数天内迅速达到高峰,多为单侧,亦有双耳患病,伴耳鸣,有的可伴眩晕。早期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5、噪声性聋:是由于长期遭受85dB(A)以上噪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缓慢进行的感音神经性聋,其耳聋程度主要与噪声强度、暴露时间有关。二、耳聋的主要症状:1、耳聋发病前多无先兆,少数患者则先有轻度感冒、疲劳或情绪激动史。发病急骤者可听到耳内有“砰”或“咔哒”一声后即感耳聋。耳聋多为一侧。2、耳鸣、眩晕、少数患者可有耳周围沉重感、麻木感。3、耳镜检查外耳道无异物,鼓膜清晰,标志正常。三、为了预防耳聋,应该注意下述几个方面:1、重视先天性耳聋的预防加强遗传学研究采取优生学措施;2、加强妊娠期妇女的保健工作避免病毒感染梅毒感染防止滥用耳毒性抗生素;3、控制和治疗可能致聋的各种传染病如流脑麻疹腮腺炎伤寒猩红热疟疾等;4、定期体检、复查。赛罕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二0一一年三月三日第二篇:爱耳日教案真爱听力快乐成长导语:让学生懂得保护自己的耳朵,并学会正确的自护方法。一、教学目标:1、知道3月3日是爱耳日。2、学习一些简单的保护耳朵的方法,形成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1、我们的耳朵像什么呢?大家知道3月3日是什么日子吗?开动脑筋,仔细想一想,3是不是很像我们的小耳朵啊?对,3月3日就是我们的全国爱耳日了。今年是我们的第十六个全国爱耳日”。2、耳朵的主要作用:(1)听到声音(2)感受位置的变化,我们乘坐汽车的时候难受就是由于耳朵里的小零件引起的。3、教师和学生共同观察耳朵的结构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我们小小的耳朵里面到底有什么呢?我们先互相看一下同桌的耳朵。耳朵简单的分为:外耳,中耳,内耳4、保护耳朵的小知识(1)不要经常掏耳朵,扎耳洞是很危险(2)防止水流入耳朵内(3)受伤、或者冬天长冻疮时一定要去看医生(4)远离噪音和爆炸现场(5)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和耳朵(6)用正确的方法擤鼻涕(7)定期检测听力5、哪些东西不能放到耳朵里呢?(小石头、种子、豌豆、花生、珠子)6、讨论如何保护耳朵当我们觉得噪声很大的时候可以戴耳塞、耳罩等来保护耳朵。或者告诉爸爸妈妈你觉得不舒服,让爸爸妈妈带你去安静的地方。四、小结:不能在教室里大喊大叫,不要乱挖耳朵,也不能往耳朵里塞东西,听到很响的声音要张大嘴巴。小朋友,让我们一起保护好耳朵,让它变的更机灵好吗!”第三篇:2013爱耳日总结关注耳健康,迎接“爱耳日”——赵庄小学开展爱耳日活动2013年3月3日是第十四个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日,活动主题为“减少噪音,保护听力”。我校十分重视此项活动。当天中午,我校的保健教师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对全体学生进行“减少噪音,迎接‘爱耳日’”专题讲座,积极宣传噪声对听力健康的影响,提高了全体师生对爱耳日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各班开展以“爱耳日”为主题的班会,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用耳的习惯,自觉减少噪音,保护听力健康;另外,学校充分利用“爱耳日”,让小学生关注学习生活周边的噪声危害,积极参与噪声治理与听力保护。第四篇:爱耳日演讲稿爱耳日演讲稿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年3月3日是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爱耳日的来历,听力与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听力障碍的阴霾却袭扰着人类。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2.5亿。我国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057万,居各类残疾之首,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七岁以下聋幼儿可达80万,每年还将新产生聋儿3万余名。老年性耳聋有的949万,随着人口寿命增长和老龄化,老年性耳聋的人数不断增加。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些人的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质量。导致耳聋的因素有耳毒性药物、遗传、感染和疾病,近年来,因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导致耳聋的人数逐渐增多。这一人数众多、特殊困难的残疾人群体,已引起

夏萍****文章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