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5则范文.docx / 文档详情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5则范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5万字
约28页
0
2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5则范文.docx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5则范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5则范文

第一篇:牛顿第三定律教案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文化基础部谢智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②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简单问题③能正确区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2.过程与方法①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②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理解牛顿第三定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合作学习的能力②知道生活中的事例往往蕴涵着科学道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难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三.教具准备教师用:两把同型号的大弹簧秤、一辆玩具汽车、一块三合板、两块海绵、一对指南针等学生用:30组同型号弹簧称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用右手拍打左手,左手有什么感觉,右手又有什么感觉?提示学生回答:两只手都感到疼痛感,这说明,右手拍打左手时,右手对左手有力的作用,同时左手对右手也有力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这一对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二)新课教学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概念的形成阶段)演示1:将两块相同大小与形状的海绵相互挤压,两块海绵都发生了形变。结论:弹力作用是相互的,A对B的弹力与B对A的弹力似乎是相等的,弹力是同时产生、变化、消失的。演示2:一个指南针绕另一个指南针转动,总是异名磁极相对。结论:磁力作用是相互的,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A对B的磁力与B对A的磁力方向共线。演示3:三合板下放一些圆柱体,玩具小车放在三合板上向前运动,与之接触的三合板向后运动结论: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对B的摩擦力与B对A的摩擦力方向相反。小结:大量的观察与实验表明,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相互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相互依存,同时存在的(同时性)。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的例子呢?学生回答:学生举例可能会很丰富,如用脚踢足球、用橡皮擦纸上的字、划船、杯子落到地上、人走路、举重等(生活中所有涉及到力的现象都是相互的)。2.牛顿第三定律(定律建立阶段)通过体验、实验与举例、,我们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一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之间、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提问:通过大量的生活经验与实验,我们可以猜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间有怎样的关系?(反向共线)能举出一个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反向共线的例子吗?(举不出,则一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都反向共线)提问:通过挤压两块海绵的实验,猜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关系怎样?(大小相等),这仅仅是一种猜想,然而定量的问题只靠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是解决不了的,它需要通过实验来测量。学生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引导学生回答:要测力需用弹簧秤,要测两个力需两只弹簧秤,如何同时测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拉)介绍弹簧秤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要调零,不要超过弹簧秤的量程进行实验:1)研究静止状态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2)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3)研究变速运动状态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得出结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小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总是指任何物体、任何情况都成立,即与物体的大小、形状、运动状态、是否接触等均无关系,总是指由有限的事实得出的定律对无限情况无一例外地适用)定律深化阶段问题1:发射升空时火箭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怎样?问题2:放在桌子上的书本所受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怎样?问题3:皮带运输机将货物从底端运送到顶端,货物所受的摩擦力的反作用力怎样?小结:有意强调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为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作铺垫(异物、同性质)问题4:吊灯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反作用力怎样?重力与灯对电线的拉力有什么关系?与平衡力的比较:1.相同点:等大、反向、共线2.不同点:从作用物体、力的性质、作用时间、作用效果等方面引导学生比较定律应用阶段:1.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是因为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2.马拉车而车没有被拉动,这是因为马拉力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这种说法对吗?马拉车,车前进,为什么马不后退呢?(问题2进行四个学生一组合相互讨论得出结论)请思考:轮船、汽车、直升飞机等如何获得动力的?(视频剪辑)(三)课堂小结:知识小结:1)牛顿第三定律的特点:同值同性同变化,反向异物又共线2)平衡力的特点:同值反向与共线方法小结:1)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2)规律源于生活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四)作业:1)完成课后作业2)探究两班进行拔河比赛,取胜的因素有哪些?(五)板书设计:略第二篇:牛顿第三定律教案龙文教案考点分析:精选名校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5则范文

文档大小:2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