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环境地学实习报告精编.docx / 文档详情
环境地学实习报告精编.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3.7万字
约64页
0
5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环境地学实习报告精编.docx

环境地学实习报告精编.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环境地学实习报告

第一篇:环境地学实习报告青岛农业大学学生实习报告实习名称:环境地学实习实习时间: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专业班级:环境科学1001班姓名学号:2011年11月1日实习时间:2011.10.19——2011.10.20实习地点:青岛崂山仰口(10.19)及马山地质公园(10.20)实习目的通过这次实习,将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原理,训练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联系课堂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野外观察研究,积累大量感性资料,分析对比,归纳分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实习过程1青岛崂山仰口我们于19日上午8点由学校集体乘车至崂山仰口开始了一天的实习。1.1地理概况【山脉成因】崂山属胶东低山丘陵的一部分,位于中朝古陆胶辽地盾的南部,构造体系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代的构造部位。崂山山体从震旦纪吕梁运动时期已成为复背褶皱,而崂山这块巨大的花岗岩体是从白垩纪开始形成的。据今约6800万年至13000万年的燕山运动晚期,从地壳深处上涌的炽热熔融的岩浆,在地面以下几公里的地方冷凝。岩石有肉红色、白色,矿物结晶成粒状,地质上命名为“崂山花岗岩”,但在它诞生时,并没有露出地面。新生代以来,地壳抬升,上边覆盖着的岩石逐渐被累年的风霜雨雪和经久的流水剥蚀掉,才露出了花岗岩石。到了新生代中期的200万年以来,才开始呈现为现在的轮廓。而今我们看到的崂山面貌是第四纪末期,亦即在近几万年的沧桑变化中,大自然雕凿而成的秀丽景色。崂山地貌中,最有特色的是剑峰千仞、山峦巍峨和各种奇石怪岩。崂山地貌按高程大致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犬齿交错的山峰,海拔近1000米,它们是1万多年前末次冰期时形成的。当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第四纪几度进侵的海水已退却到冲绳附近一带,黄渤海成为一片荒原,气候干冷。此时,日夜之间、冬夏之间温差很大,花岗岩在寒冻作用下,机械风化很快,大块大块岩石崩裂,形成参差不齐、面貌峥嵘的山峰。下层的花岗岩地貌,多是1万年来冰后期形成的。此时,大海回归,化学风化占了优势,雨水和地衣植物参与这种风化,将质地均匀的花岗岩由表及里一层层剥离,一些早期崩落的巨大岩块,或原来没动的岩石,遂形成一个球形巨石。若干秀峰奇石,构成了今天崂山的这种雄伟、奇特的地貌形态。【地层】零星出露最早的为前震旦纪的变质岩系,主要分布在王哥庄镇的仰口、勤子夯、何家村、青山、太清宫、港东、崂山头及中韩镇的石老人一带,分布范围小,零星出现云母片麻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及少量闪角岩、黑云母岩、变粒岩等。以前金—夏庄—大枣园东北、西南向为界线,其东为崂山花岗岩的侵入体。第四纪地层分布较广,自东部山区向西部平原逐渐加厚,1~2米厚的残积层分布最广。【构造】山区地质构造属断块隆起,中生代构造线大致以北北东及北东向的大断裂特别发育,其次为北西向,一般以压性及压扭性断裂为主。山区地质构造分三类:华夏系构造,压扭性断裂多发育在东部山区,控制了崂山花岗岩及其岩脉的分布,多次性活动,规模较大,一般为北东走向,主要有前金—夏庄—大枣园断裂、浦里—北宅—浮山断裂。新华夏系构造,发育在山区东部及南部,多为北东向,局部为北西向,属以扭性为主压扭性断裂,主要有源头—罗圈涧断裂、铁家庄—前埠头断裂、沟崖—枯桃—朱家洼断裂和下河—汉河—南窑断裂。东西向构造,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山丘,走向近东西,多呈陡坎或负地形,主要有铁骑山—土寨断裂、后金—楼金石断裂等,由于构造的多次性活动,使周围岩石节理裂隙比较发育。1.2崂山花岗岩地貌崂山及其周边地区出露的地层以新生界为主,分布广泛,缺失整个古生界地层及部分中生界地层。中生界地层主要分布在午山一带,以下白垩统青山组火山岩层为主,上侏罗统莱阳组、上白垩统王氏组地层也有出露。而古生界之前的地层主要是元古界的胶南群片麻岩,出露于东部的边缘及近岸的岛屿地带。中生代燕山期崂山花岗岩为该地区最主要的岩石。在崂山的形成过程中,对崂山及周边地区影响最大的是中生代的燕山运动(213~65Ma前),在燕山运动的开始阶段,就产生了强烈的北东向断陷,断陷内形成陆相地层。随着燕山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构造运动的加剧,原来的构造区域发生破坏,同时由于大量的火山活动,形成了庞大的火山岩系岩石。在此基础上,强烈的构造运动,引发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北东向的深断裂,这些深大断裂(带)对该地区的构造演化起到了控制作用,很可能正是它们的存在,才使深层的岩浆得以上涌,导致崂山花岗岩带的最终形成。后来崂山及周边地区又一次被抬升,形成高大的崂山山体。到了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崂山及周边地区所受的影响仅表现为崂山花岗岩带缓慢抬升。进入第四纪以来,受构造运动影响的同时,崂山及周边地区遭受多种外力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环境地学实习报告精编

文档大小:5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