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我的整理.docx / 文档详情
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我的整理.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3.3万字
约59页
0
5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我的整理.docx

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我的整理.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我的整理

第一篇: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我的整理第一次文代会意义:①实现了解放区和国统区两支队伍的大会师;②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确定了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③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④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的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郭小川与贺敬之的比较•贺敬之专取重大题材,与政治中心贴得很近,郭小川的题材呈多元趋向,政治大事一般置于背景位置,有含蓄的艺术处理•贺敬之惯抒群体豪情,难以发现不协调的因素,郭小川则试图建立个人视角,尝试在人的复杂心态上建立自己的抒情基点•风格上,贺敬之追求恢弘奔放,郭小川则致力于雄浑、绮丽的统一新写实小说基本特征1.情感态度的“零度介入”,客观冷静的呈现人生本相。方方《风景》刘恒《伏羲伏羲》2.还原生活本真,展示生活的“原生态”。刘震云《一地鸡毛》《官人》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印家厚3.消解人物性格人生活在机械的生活流程中,随波逐流是其生活状态,人物内心的精神力量消解殆尽。《单位》-小林《狗日的粮食》-“瘿袋”4.心理化的“真实”现实主义冲击波90年代中期出现的以原始的现实主义手法揭示当下现实境遇的小说,其代表作有关仁山《大雪无乡》《九月还乡》、何申的《信访办主任》、刘醒龙的《分享艰难》、李佩甫《学习微笑》等。晚生代作家基于90年代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一个创作群体,又称为“新生代作家”、“60年代出生的作家”,其代表作家为毕飞宇、韩东、朱文、东西、李冯、何顿等,他们偏重于对生活本真状态的表象化和欲望化叙述,改变了以往小说写作的宏大深度主题。朦胧诗关于“朦胧诗”主要是指北岛、舒婷、顾城、梁小斌、江河、芒克、食指、王小妮等一批八十年代初期青年诗人的诗。“朦胧诗”作为一股创作思潮,开始于1978年底北京的一个民间诗刊《今天》。一批诗人聚集在此创作诗歌,表现出与十七年文学完全不同的创作风貌。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前景的迷茫和困惑,因受政治影响,诗人不能将自己的心情袒露出来,只能用一种不确定的隐喻与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80年代初,文学界在这些诗的晦涩难懂的问题上展开讨论,所以这一诗潮被称作“朦胧诗”。朦胧诗及其论争•19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一部分亲身经历¡°文化大革命¡±的青年,怀着怀疑、迷惘、伤感等情感走上诗坛。他们不满足于直白浅露的抒情方式,追求具有独立意识的自我表现。他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与忧患意识,多借鉴西方现代派艺术的象征、通感、幻觉、变形等方法,追求意象得多层建构与抒情方式的多样化。也因诗意的朦胧多意而被称为朦胧诗。其代表诗人有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美学特征A.诗人抒情主体的回归和抒情主体的个性强化。从“我们”到“我”,从“战士”到“个人”,回到诗人自身的情感,表现生活在诗人内心情感引起的震动,突显诗人的个性。“不屑于表现自我感情世界之外的丰功伟绩”(孙绍振)。都带着怀疑的精神与探索精神,诗中都流露出时代带给诗人们的哀怨、痛苦和迷惘。B.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表现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关注,对人的心灵和生命的尊重。重新呼唤“人”、立人,启蒙的回归。C.显示诗歌“向内转”的重大变化,抒情直指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内心感受和体验。D.运用象征的手法打破了真实描写现实生活的模式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模式,使诗中的一系列形象获得多种解释的可能性。反思文学•大体出现于1979年到1981年,其主要代表作品为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等,作品以冷静审视和理性批判揭示了建国以来左倾错误的思想根源,进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反思文学的反思内容一、反思建国以来重大的历史事件。如“大跃进”运动、三年灾害、“反右运动”等。(一)政治、经济层面上的影响1.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1979)是其出现标志。2.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支书李铜钟严厉批判了极左思潮对农村经济的破坏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塑造了一位为民请命、舍身试法的高尚的圣者形象,为当代小说增添了新的美学素质3.鲁彦周《天云山传奇》是最早对“反右斗争”进行反思的(二)日常生活层面的影响1979高晓声《李顺大造屋》“居无所”1980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有性无情”1981古华《芙蓉镇》解放初——1958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四清——文革二、党群关系变化1979张弦《记忆》秦慕平——方丽茹1979茹志鹃《草原上的小路》石一峰1980王蒙《蝴蝶》张思远三、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定位1980谌容《人到中年》1982路遥《人生》1984张贤亮《绿化树》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寻根文学的文化视点(内容)•1.对传统文化个性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我的整理

文档大小:5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