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现当代文学课件摘录.docx / 文档详情
现当代文学课件摘录.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3.2万字
约57页
0
5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现当代文学课件摘录.docx

现当代文学课件摘录.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现当代文学课件摘录

第一篇:现当代文学课件摘录三、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1、茅盾将“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人生派”的现实精神加以发展,建立起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2、在对社会现象不懈的理解和分析中,构思长篇巨制,彻底改变了“五四”时期中长篇小说的幼稚状态,使之走向完善3、以极强的都市生活感受,描写了现代都市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现代生活方式,开创了“时代女性”和资本家两大人物形象系列,创建了现代都市文学4、创造了革命文学理论,发展、完善了中国现代小说。并注重它与世界文学的联系,大量借鉴表现手法和批评方法,大量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四、《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1、人物塑造上饱含感情色彩的心理描写2、以祥子买车三起三落的遭遇为主线,结构紧凑集中3、北京景物风俗描写和语言的“京味儿”一、《骆驼祥子》的思想内容(一)祥子悲剧及其意义《骆驼祥子》:讲述现代城市文明对纯朴健康农民的腐蚀和毒害。祥子的悲剧主要体现老舍的社会批判意识1、祥子人生的三起三落和理想的最终破灭及人格的最终堕落,首先在于他所代表的小农经济型的个人主义奋斗与时代潮流的不合拍2、现代城市的文明衰落、道德沦丧,以及作为其副产品的变态人性加给祥子的灾难:虎妞、夏太太、白房子等3、道德批判:金钱腐蚀下的畸形人伦关系对祥子的致命一击:刘四与虎妞;二强子与小福子(二)对中国现代市民的关注茹志鹃小说的特点:A、选材上避开战争的正面冲突,从平凡小事入手表现人的精神面貌和心理内容。B、笔下的人物都不是高大的英雄人物,而是一些平凡小人物。C、注重细致深入的心理描写。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征1.把自然与人物的内心世界融合在一起,追求一种健康自然的人性美2.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于浓郁的地方色彩描写中3.保持一种淡泊朴素的写实主义方法,笔调淡雅舒缓,无拘无束朦胧诗的审美艺术特征1.对现实主义审美模式的突破,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具体转到抽象,由物象转到意象,由明晰转向模糊2.打破了过去诗歌线性因果或单向直抒的传统方式,以主体情感和情绪流动的内在曲线结构作品,情感呈散点辐射状态,主题的多义性和情感的多向性代替了过去的平面状态3.近似于早期象征主义的艺术方法。多用象征、暗喻,用意象的模糊性取代形象和意旨的明确性,闪烁的意念、跳跃性的转递切、瞬间感受的捕捉先锋小说的文体特征1.倚重叙事方式和叙事技巧从故事内容到讲述方式,把叙事方式看成是小说最重要的审美特性和形式因素2.追求个人化与幻觉化的感知方式执着于个体本位,拥有更强化的主体意识。把创作看成纯粹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不必负载沉重的信仰和使命。写作是私人性空间,是个人想象的领域,作家在此可以合法虚构3.反体裁与自反小说反体裁:诗歌、小说、散文、哲学、谜语、寓言的混合物自反小说:小说的故事性来源,指涉小说的虚构性。以小说性为主题,以叙事形式和技巧为内容4.语言的泛所指化与随意性符号界与存在界脱节,语言获取了自我证明的生命性质,成为无限制自我繁殖语言5.纲领性与弥散性的反讽反讽不单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塑造人物、呈现主题的艺术方法;不仅是一种独特的风格,同时也是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6.多样化的风格意识风格是内容与形式整体上显示出来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效果。迷宫风格、寓言风格、荒诞风格、悲剧风格九十年代文学的六大模式1文学旗帜的演化由为人生而为生存;由写人生理想和集体(阶级、民族)的历史命运,转而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2.文学审美信念的哗变由追求崇高转向躲避与亵渎崇高3.文学回视历史的变焦由写本质走向写本色4.文学的关注点由原来写入际关系与社会冲突,日渐注意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5.文学扫描的热点由注意人与外部社会的冲突,转而向内探察人性的弱点与心理的误区6.文学价值的震荡由神圣殿堂跌落市场的尘埃,文学作品由“净化灵魂”与“生活教科书”淹没于商品化的浪潮九十年代文学的走向1.商业化思潮的胜利进军和人文主义思潮的悲壮抵抗2.雅俗文学的对立共存与互补3.市民话语和知识分子个人话语的互渗和互拒4.现实主义的开放性发展和后现代主义的东方化蜕变“文革”文学:是在“文革”近乎荒漠化的文化环境中畸形生长的文学。是直接服务于“阶级斗争”理论和纲领的极端意识形态化的文学,是解放区及十七年文艺规范极端化形态。“文革”文学的特征1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打倒一切的极端化思潮2.文学对政治的绝对效忠和文学主体的彻底丧失3.极端的政治文化思潮和极端的文学观念造就了一整套最极端的文学创作模式4.以“大批判”为基调的“棍子式”文艺批评文革期间的主流文学:浩然的《艳阳天》金敬迈《欧阳海之歌》姚雪垠的《李自成》李汝山的《万山红遍》文革期间的地下文学:毕汝协的《九级浪》张扬的《第二次握手》第二篇:现当代文学伤痕文学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主要反映十年**给人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现当代文学课件摘录

文档大小:5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