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态建设简报 第一篇:生态建设简报成都十七中“生态建设”简报为切实贯彻区委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型精品城区”的战略部署,我校组成领导小组,通过系列活动动员全校师生共创共享宜居宜业的优美生态环境,参与“一人一树”行动,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创建生态锦江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一)“认领认养一棵树,我为锦江作贡献”主题班会2011年3月18日下午第三节课,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认领认养一棵树,我为锦江作贡献”主题班会活动,学生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参与本次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了锦江区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型精品城区”的实质和内涵,更坚定了为锦江区生态建设作贡献的决心。(二)“一人一树”行动动员仪式为响应锦江区区委、区政府联合倡议全区市民积极争当绿色卫士,参与全区生态建设“一人一树”行动的号召,2011年3月21日,我校通过周一升旗仪式对全校师生发出倡议,真诚呼吁全体师生在3月锦江区“一人一树”行动期间一起加入“认领认养一棵树,我为锦江作贡献”行列中,培育起绿色的生命,在提倡节能减排的同时,共建绿色低碳文明的和谐社会。通过本次倡议,进一步掀起了我校参与锦江生态建设的新高潮。(三)“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绿色签名行动人类诞生于森林,绿化孕育了文明。为配合本次锦江区“生态建设—一人一树”活动,2011年3月23日午间休息时间,我校校团委、学生会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班级学生有序组织、号召,在学校操场集中全体师生进行了“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签名仪式。仪式中,同学们用笔深情写下了自己对锦江生态建设的期待,郑重签名以示对本次活动的支持,更有老师签名表示愿为锦江区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型精品城区”而作出贡献。本次活动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更为接下来的“认领认养树木”活动作了良好铺垫。活动中,部分学生代表不断向过往师生发放倡议书,号召更多的人参与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四)“认领认养一棵树,我为锦江作贡献”认领仪式通过行政会讨论、研究并最终决定,2011年3月25日下午第三节课,由我校工会、办公室主办,德育处承办的“认领认养一棵树,我为锦江作贡献”行动认领仪式顺利召开。会上,胡文武校长向全校师生讲解了本次活动的内涵以及深远意义,再次号召大家参与本次行动。随后,教师代表阚咸琨上台表达了在思想中植下环保观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强烈愿望。最后,学生代表也以演讲的方式寄托了对未来锦江区的无限向往。当天下午16:10,认领仪式进入高潮:我校行政干部、老师以及学生纷纷上台认领树木,表达自己对锦江区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型精品城区”的无限期待。通过本次活动,我校共筹得认领认养树木款项44860元。成都十七中德育处2011-3-25第二篇:生态建设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51-论文网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51-论文网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51-论文网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51-论文网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51-论文网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51-论文网(一)经济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

宜然****找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