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名胜古迹与文化-北京胡同的变迁.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2.8万字
约51页
0
5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电大名胜古迹与文化-北京胡同的变迁.docx

电大名胜古迹与文化-北京胡同的变迁.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电大名胜古迹与文化-北京胡同的变迁

第一篇:电大名胜古迹与文化-北京胡同的变迁北京胡同的变迁说到北京除了天安门人们多半都会想到胡同,胡同是古老北京的特色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老北京的代名词。北京的胡同绝不仅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它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好像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胡同一词最初见诸元杂曲。关汉卿《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之语。关于胡同名称的来源一直存在不同的说法,较为被广泛承认的有两种,一种是说法是认为胡同源于蒙古语gudum“忽洞格”井的意思,大抵过去都是围着水井聚居的,所以后来元人呼街巷为胡同,后即为北方街巷的通称。而另一种说法认为胡同是一个出现在元代的名字,它的原意是“帐篷与帐篷之间的通道”。胡同被忽必烈营造元大都时广泛地应用,当时明确规定宽9.24米的才叫胡同,要是达到18米宽就叫小街,到36米宽就称为大街了。北京胡同的形成是随着北京城的形成而变化、发展演进的。《周礼·考工记》明确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可见那时已非常注重城建制度了,就连城中街道布局都有作了明文规定。公元1276年,元朝在毁于战火的金中都原址东北部,按《周礼》之原则建立了“状如棋盘”的大都城。并于1285年2月“诏旧城居民之迁京城者,以高及居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其或地过八亩及力不能作室者,皆不得冒据,听民作室”。贵族功臣,悉受封地,以为第宅。于是,元朝的官僚、贵族们就按此规定,在大都城内盖起了住房及院落。这一间间房屋、一个个院落,一个挨一个盖起来,连起后就是一排排的,而一排与另一排之间要采光、通风,还得留出进出的通道,便形成了胡同、小街和大街。据元末《析津志》载:“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衖通二字本方言。”。这也算是最早的关于北京胡同数量的统计了。公元1403年明朝的燕王朱棣当了皇上之后,将这儿改称为北京,这时才有了“北京”这个名称,至今已叫了600多年了,但比“胡同”这个名称晚出现了一百多年。并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城,城墙一改以往用土夯筑的方法,而是全部用砖包砌。以紫禁城的中轴线延长为整个城市的中轴线,纵贯京城南北,长达16里。整个北京城的建筑布局,都是以此为依据的,城内一切建筑都整齐对称地排列在其左右,街道胡同也如此,或对称排列在它两边,或与之平行。这种布局充分体现了尊帝王、崇皇权、重礼仪、右文化、敬天地、法祖宗的思想。并且为了体现君权的至高无上,南北平行于城市中轴线的路修成比较宽敞的大街,东西垂直于中线的则派生小街。公元1553年,又增建了城南外垣,至此北京城又有了内外城之分,北京城的“凸”字型平面布局至此基本定型,面积约为62平方公里。内城九门,外城七门。这时北京城的胡同,据《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载:有街巷711条,胡同459条,共为1170条。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了明北京城,就是后来也只是对紫禁城和皇城进行了一下小的改建、重修。但由于清是女真族的后裔满洲贵族建立的王朝,所以定都北京后便实行了空前绝后的旗、民分城居住制度,令内城居住的汉人全部迁到外城,这样就促进了原来较为冷清的外城的发展。新迁至外城的人又匆匆盖了许许多多的新房、新院,连起来就形成不少大大小小、长长短短、规范或不规范的新胡同。此时对原来元朝作的胡同必须宽9.24米的规定,早已逐渐模糊了,虽街巷胡同格局“大抵袭元、明之旧”,但“街巷”与“胡同”的界定早分不那么清楚了,总体数目已增到2077条之多。其实对照元大都图、明北京图、清北京图就会发现,三个朝代里皇家宫阙发生很大变化,但北京的中轴线没有变,街道依然是元大都定下的九经九纬纵横18条道路,北京内城的胡同主要架构并没有大变,在长安街以北它们整齐地排列着,东西两道城门之间,平等布置着22条东西向平行的胡同,胡同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都是79米,靠大街的头一条胡同宽一点,达100米。这条规律就如同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在长安街以北的旧城内反复出现。随着城市的发展胡同似乎也在经历着一场场变革。这些年,城市要改造、道路要扩建,所以拆迁每年都必要。由于北京城市发展迅速,北京地图每两个月改版一次。地图上,最明显的变化是胡同的快速消失。建国时期北京有大小胡同7000余条,上个世纪80年代统计,只剩下3900条左右。而根据2004年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胡同仅为1316条。就是这样,胡同还以每年600条的速度消失„„有位学者说过一条胡同,一个活着的元大都。元代房子的式样和风格留下来了,街道和胡同都没有变,它们还是原来的样子。这就是北京的风格、风貌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电大名胜古迹与文化-北京胡同的变迁

文档大小:5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