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监狱基层一线警察如何规避职业风险 第一篇:监狱基层一线警察如何规避职业风险监狱基层一线警察如何规避职业风险近年来监狱屡屡发生的监管安全事故,有些是基层警察的责任心不够,有些是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造成的。在发生重大事故之后,有些警察受到处分,有些丢了饭碗,更有甚者还要坐牢。鉴于此我一直在思考在现有体制下如何正确规避职业风险。首先要强调的是规避职业风险不等于推卸责任。责任应当在权责对等的理念下勇于担当、合理规避。监狱基层一线警察作为监狱职能的直接执行者,在现有体制下承担着非常大的责任(详见我的文章:《监狱基层一线警察权责陷阱》一文)。这种与自身权力不对等的责任源于不合理的体制机制。所以在目前的体制机制下需要有勇气和智慧去维护自身的权益,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来遇见可能发生的职业风险,在风险未发生的时候就做好预防工作,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要充分利用法律规章的条款来保护自己。必要的时候为自己设立法律保障的壁垒(详情见我的文章:《监狱基层带班警察免责声明》《监狱基层警察权责声明与解释》)下面就我实际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也欢迎各位同行秉持这种理念交流更多更好的规避职业风险的方法。第一,清点人数的时候一定要到现场,(摄像头的能照到的地方)最好养成点名的习惯,当然,本职工作做好是应该的,认真核查人数是监狱内看守推不掉的责任。这是最基本的。如果认真做到了,发生越狱事件之后,责任会相对减轻。至少不容易被套上玩忽职守的帽子,玩忽职守是要上刑的,上刑和丢饭碗孰轻孰重,一目了然!第二,当特殊工种犯(牢头狱霸)打人的时候,一定要第一时间制止,一定要做处理,要记录在案,扣不扣分是一回事,但是一定要表明自己的立场——我没有纵容他打人。一定要将事情报告给当班领导,以及监区主要领导(检察院最近对牢头狱霸打人“躲猫猫”事件查得非常严,没有必要背上这种无妄之祸,因为你没有资格任免特殊工种犯,如果特殊工种犯打人以后,领导继续任用的,那么则可以追究领导用人失察的责任。第三,生产区现场管理的时候尽量做到区间点名。(一般情况监狱都会要求每个小时点一次,假如出了事,你没有点就是你自己的责任。但我个人认为每个小时点一次不现实,会影响到监狱的生产,所以这里就存在一个制度陷阱,制度上要你做,潜规则不让你做,而你自己因为工作量的原因也不大愿意做,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制度设计合理性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要求监狱制定的合理的制度。同时在这种制度下出事也可以以不合理的制度设计作为一个辩护词。同时也可以倒逼监狱制定更合理的制度。工具检查的原理也是这样,认真检查会影响到监狱生产,不过工具的回收方面,监狱领导应该给予当班警察充足的时间进行检查,假如领导超过规定的下班时间叫收工,则可以将没有时间检查工具的责任划分到领导方面,从而倒逼领导改进工作方法。第四,重点犯,有危险倾向的犯人要及时教育,并做好谈话记录,(虽然我不赞成管教员专管制度)有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这样可以减轻连带的责任。我且归纳了这四点,我希望同志们记住规避职业风险的原则:最基本的责任要做好,人数清点要到场,有事情多汇报多记录。假如有其他同志因为监管安全事故而受到严厉追究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声援,当然要分清楚是不是明显违法的行为,是不是因为体制机制造成的伤害,是不是上纲上线式的套帽子的追究。要本着匡扶正义、同情弱者、纠正矫偏的原则支持在监管安全事故中做了“替罪羊”的同事,要发挥网络呛声的作用,发挥舆论支持的作用。第二篇:监狱警察规避职业风险思考和实践监狱警察规避职业风险思考和实践监狱工作一直被喻为一种看守“火山口、炸药库”的高危职业,特别是在新形势下,随着押犯结构的不断复杂,狱内改造与反改造斗争日益激烈,现实的社会因素对监狱工作的影响逐渐加深,监狱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监狱警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承受着比常人更大的职业风险。近年发生的茂名监狱集体腐败案件及呼和浩特第二监狱越狱事件,更是为我们敲响警钟。在执法实践中,监狱警察面临的职业风险是多方面的。如何认识这些风险,并做好积极的防范措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下面就本人工作的一些经验谈谈对这一问题一点粗浅的的看法。一、存在的风险(一)因价值观念偏差而引发的风险监狱警察是监狱的管理者和刑罚的执行者,肩负着教育改造罪犯的职责任务,致力于矫正罪犯被扭曲的心理和灵魂,法律赋予了其神圣的职责和光荣的使命。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多样化,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日益多样化,这些都在客观上影响并冲击了广大监狱警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部分警察对监狱工作的艰苦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艰苦奋斗意识不强,不比贡献比待遇,不比成绩比轻闲,认为监狱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回报低,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在职务上的发展空间和希望也不大,于是对工作产生疲惫厌烦的心理,“庸、懒、散”问题尤为突出

桂香****盟主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