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社会主义新农村林业建设标准(试行) 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林业建设标准(试行)社会主义新农村林业建设标准(试行)盐城市林业局林业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林业,对于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改善农村环境,保障农业增产增效;对于改变村容村貌,改善农村环境;对于促进农业的结构调整,不断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今后一段时期,林业建设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绿色盐城,建设百亿产业”的总体部署,坚持“改善农村生态,提高抗灾能力,促进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设原则,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加快发展,到2010年以乡镇为单位确保林木覆盖率达23%以上,为全面实现小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具体建设要求如下:一、栽足林网,建好农田防护林1、农田林网建设是农村林业建设重中之重,要达到应栽尽栽、栽即栽足的标准。即:有路就有树,有沟就有树,有圩就有树,有村庄就有树,确保林网控制率95%以上,其中高标准林网率80%以上。2、沟、渠、路不配套的,要在健全田间水系的基础上建好林基,每一个林网网格的面积控制在100亩以内;3、农田林网建设必须以农田防护为出发点,坚持以高大乔木为主。适度配置经济林、灌木林,乔木比例不得低于70%;4、凡地面真高在2米以上的高亢旱地,条沟年内蓄水少木、果木、花木等,努力使农民人平来自庭园林业经济的年收入达到300元以上。五、栽美集镇,建好优美景观林1、确保建制镇镇区绿化率达到40%以上。2、集镇绿化,要坚持科学规划,突出植物造景,压缩草坪面积,栽植高大乔木,保证足够绿量。3、积极培育集镇的环镇林带,不断提高集镇人居环境的质量。六、深化改革,吸引社会投资林业对四旁植树要继续坚持公开拍卖,谁栽谁有的原则;对农田林网要采取公开竞争整体发包的办法,并界定好树与田的关系,确保农田林网建设的成效;对大中型河堤和沿海生态经济林的建设,要按照“工程建设”的要求,加快与林木加工企业对接,通过公开竞争,列为龙头企业原料林基地。总之,要通过改革、改制的办法,坚持谁栽谁有、合栽共有。这样,既能解决林业的投入问题,也能保证造林绿化的实际效果。七、严格验收,确保林业建设标准按照上述的要求,各地要在认真制定好规划的基础上,确立每年的实施计划,每年的建设要求不少于区域内(乡、村)总面积的1.5个百分点以上的覆盖率(四旁高大乔木按50株折算1亩,经济林按实折算)。到2010年,以乡镇为单位林木覆盖率必须达23%以上。每年建设达标的验收,由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市一级验收到乡镇,县(市、区)验收到村,验收结果向社会公布,享有年终其他考核表彰的一票否决权。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生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生活宽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发工作。“乡风文明”——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村容整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民主”——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第三篇: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1、“新房舍”就是农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体现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他批评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部分农村出现的“农民豪宅”,看起来繁富讲究,其实有土地和资源浪费之嫌。在建设新民居时要加强管理、统一规划、广泛采用节约的新技术。2、“新设施”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这是新农村的重要“硬件”,往往成为制约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瓶颈”。3、“新环境”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

淑然****by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一种基于双轨缆道的牵引式雷达波在线测流系统.pdf
一种基于双轨缆道的牵引式雷达波在线测流系统.pdf
一种胃肠道超声检查助显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201651206021+莫武林+浅析在互联网时代下酒店的营销策略——以湛江民大喜来登酒店为例.doc
201651206021+莫武林+浅析在互联网时代下酒店的营销策略——以湛江民大喜来登酒店为例.doc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