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秋季开学工作方案 依据国家卫健委《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为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确保2021年秋季开学安全有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关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是教体局、卫溪教办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按照“分期、分批、错峰、有序”的原则,科学合理安排师生返校报到,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二、师生返校安排(一)师生返校时间教职工8月28日上午返校;学生8月29日上午返校。8月29日时分------级学生返校8月29日时分------级学生返校8月29日时分------级学生返校(二)师生返校要求1.健康申报。8月28日,各班级召开网络班会,通知学生返校要求及返校注意事项。学生将本人“绿色行程卡”,14天内行程,发送至班主任,等待学校审批,未经审批不得返校。2.返校申请。返校前14天内去过或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须上传一周内的核酸检测报告照片及返校申请。学生向班主任报告,老师向教务处报告,其他员工向各处室报告。3.班主任审批。8月28日前,完成师生返校申请审批。要核查师生目前健康状况、疫情防控行程证明、返校前14天内去过或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一周内的核酸检测报告等信息,绝不允许带病返校。对未批准返校的学生、老师、员工,要向学生家长及本人告知原因,并跟进做好后续工作。4.师生必须按规定时间返校,不得提前返校,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返校者需向学校递交请假申请,履行请假手续。三、开学前师生准备工作师生返校前准备好以下物品:(一)备用口罩若干,返校途中须全程佩戴口罩;(二)免洗洗手液/消毒湿巾(途中随时清洗防护);(三)一次性手套(有效防护)。四、师生返校途中注意事项(一)返校途中要全程佩戴口罩。(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尽量减少与其他人员交流,避免聚集,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离。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按钮等公共设施。(三)如返校途中身体出现发热、干咳、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就近就医,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学校。五、进校程序(一)进入学校。学生在进入校门前,应在校门口指定通道依次排队且间隔1米以上,避免拥挤,测量体温、核查健康出行码后,进入校园。(二)进入公寓。学生进入公寓放下行李后必须开窗通风、洗手,换洗随身衣物。学生禁止在楼层间、宿舍间互相走访,减少不必要的走动和接触。六、开学前学校准备工作(一)学校要加强与上级疫情防控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开展联防联控。校内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落实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要求,做好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二)全体师生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开学前进行连续14天每日体温测量,记录健康状况和活动轨迹,并上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学生体温监测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教职员工体温检测表》、《暑假期间师生出行人员登记表》。各处室要精准掌握每位师生员工返校前14天身体健康状况和活动轨迹,建立健全师生健康台账。(三)后勤管理人员要提前做好消毒剂、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资储备,并对校园开展全面的环境卫生整治,包括门岗、教室、食堂、公寓、卫生间等所有场所进行彻底的卫生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对公共区域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要规范隔离和防护工作,提前做好留观隔离场所所需防疫物资的配备。(四)教务处要依据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的要求,全面统筹安排学生返校后的教学工作,如期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五)政教处要通过微信平台对学生开展返校安全提醒,确保每位学生掌握防护措施,加强返校途中自我保护。(六)健康教育老师要面向师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指导服务,提供更多疫情防控心理健康指导,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师生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七)校委会要安排好学生返校时校区、校门口人员值班工作,协助门卫测量体温、核查健康出行码。七、开学后日常管理工作(一)严格日常管理。开学后校园实行严格管理,所有学生日常生活应为校园里“三点一线”,严禁私自外出。因事、因病须履行请假手续,不得擅自旷课、离校等。要做到学习、生活空间相对固定,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在公共场所保持社交距离。班主任要严格落实学生因病缺勤登记与追踪、复课证明查验。全体学生要积极配合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服从日常管理,对不听劝阻,违反校园日常管理规定的,学校将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二)健康状况监测。学生每天上午8:00前、中午13:00前、晚上21:00前测量体温,对体温异常的学生情况,班主任要及时上报学校主管副校长。学生应主动报告身体状况,包括感冒、咳嗽、咽痛、乏力等症状,特别是体温≥37.3℃的,应第一时间报告班主任。(三)聚集性活动管理。尽可能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以班级等为单位进行学习、生活、体育等活动。加强各类聚集性活动管理,大型室内聚

一条****88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