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第15课 最苦与最乐.docx / 文档详情
第15课 最苦与最乐.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9万字
约35页
0
3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15课 最苦与最乐.docx

第15课最苦与最乐.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5课最苦与最乐

第一篇:第15课最苦与最乐第15课最苦与最乐初一语文备课组教学目的:1.深入理解课文,学习作者选取论据进行论证的方法。2.理解作者关于责任的观点,读出自己的真切体会。教学内容:(一)校正读音,积累语言:达观(dáguān):心胸开朗,见解通达纵然(zòngrán):纵使,纵令、即使--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中,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即使、纵使契约(qìyuē):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海阔天空(hǎikuòtiānkōng):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心安理得(xīnānlǐdé):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循环(xúnhuán):以环形、回路或轨道运行;沿曲折的路线运行;特指运行一周而回到原处趣味(qùwèi):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兴趣的特性。悲天悯人(bēitiānmǐnrén):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二)理解课文的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1.请同学们根据议论文的特点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第一段(1-2):提出人生最苦是未尽任的观点,并加以论证。第二段(3-4):提出人生最乐是已尽责的观点,并加以论证。第三段(5):阐述责不可卸、尽责则乐的道理。(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然后回答问题: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是怎样论证“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的?明确:采用说理论证的方法。先阐明人生有三件苦事,但都不是最苦;再说明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如果没1有完成便是再苦是没有的了。再通过设问,说明最苦的原因在于受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2.选文第二自然段作者是如何采用举例论证的?请结合相关文字作简要分析:明确:先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作者举了生活中没有尽责的三件事,说明如果没有尽责,就会不敢与之见面,就是在梦里也会有他的影子的缠绕。3.“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作者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引申论证“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的意义。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然后回答问题:1.作者在论证“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时,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有关文字作简要分析:明确:主要采用了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作者在论证时,引用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作论据,并通过分析,充分证明了“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2.作者为什么说“快乐之权,操之在己”?明确:因为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而是否尽责全在于自己。3.圣贤豪杰、仁人志士一辈子都在忧国忧民,作者是如何论证他们也尽责则乐的?明确:先阐明他们一辈子在感受痛苦,再阐明他们日日在尽责,日日都会得苦中的真乐,即从本质上讲也是尽责就会感到快乐。朗读课文第三部分,然后回答问题:1.“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在这里“解除”与“卸”有何区别?明确:“解除”是指尽责之后就没有责任了,“卸”指“推卸”责任。2.你对文中提到责任不可躲有怎样的看法?明确:(言之成理即可)。(四)、理解课文表达的中心学法指导:议论文理解中心,要抓住论点与扣论点议论的文字。要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论点在原文中是如何提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论点对自己的启示。1.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明确:本文论证了最苦是未尽责、最乐是尽责的观点。2.本文的中心思想对你有何启示?总结:本文表达中心论点是人人必须尽责任,作者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却能虽苦却乐。作者采取设问并加以排除的方式提出论点并加以解说,作者采用正反对比的方式论证观点,先用主要采用举例的方式说明在生活中没有尽到责任是最苦,然后证明尽了责任是最乐,而且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是虽苦犹乐。最后从责任无可解脱因而人人必须尽责才能最乐的角度总结全文。趣味教学资料梁启超简介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第15课 最苦与最乐

文档大小:3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