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一篇: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基础梳理】【要点归纳】1、歌谣记忆本课内容“倭寇”主要是指日本的海盗、武士和浪人以及走私商人。由于明朝时期海防松弛,他们经常到我国沿海进行抢劫、烧杀活动,严重威胁到了沿海居民正常的生产生2.郑和下西洋有哪些有利条件?(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实现远航?)物质前提: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客观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郑和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郑和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各船成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等。3.如何理解戚继光抗倭的性质与意义?活秩序,历史上称之为倭寇之患。因此,戚继光等人领导的抗倭斗争,其性质是一场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鉴于此,戚继光被赋予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是当之无愧的。4.戚继光能够取得抗倭胜利的原因(1)戚继光抗倭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等。【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明朝皇帝是()A.明太祖C.明成祖B.建文帝D.崇祯帝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这种认识主要是基于以下哪个史实()A.鉴真东渡日本B.郑和七次下西洋C.郑成功收复台湾D.张骞通西域3.下图是公元纪年年代尺,郑和七次下西洋应在哪一时段()2.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1D.“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8.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4.“中国海军为和谐海洋亮剑/中华勇士/铁血儿男/无为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英雄水兵/勇往直前”,在这首为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壮行的《奔赴索马里》中,借六百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来激励将士们勇往直前。那么,历史上郑和的足迹最远到达了()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D.大西洋沿岸5.郑和下西洋时所携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9.欧洲是世界上最早对外殖民的地区,第一个来到中国殖民,最后一个离开中国的国家是()A..葡萄牙B.西班牙C.英国D.荷兰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请回答:(1)“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某人”的历史地位和所述事件的历史意义。答案:(1)事件:郑和下西洋。特点: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到达国家多。(2)地位: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或伟大的航海家、或世界航海活动的先驱)。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6.方寸之间记录着历史。下图是《古代名将——戚继光》的邮票。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A.统一了女真各部B.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D.打败了沙俄侵略军7.我国古代许多的英雄人物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非各国的友好关系。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邳县一带。他们到处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例如倭寇骚扰江苏昆山县城,“孤城被围凡四十五日,大小三十余战。其六门并被攻。被杀男女五百余人,被烧房屋二万余间,被发棺椁(挖坟盗棺)四十余县。各乡村落凡三百五十里,境内房屋十去八九,男妇十失五六,棺椁三四,有不可胜计而周知者”。材料二在福建有首歌谣流传至今:执法如山军纪明,2出师矢志灭胡尘。斩子励众并为国,千秋共仰思儿亭。讲的是当年戚帅率军抗倭时,一次临阵派兵,他的儿子作先锋,路遇大雾没有按时赶到,军令如山,亲儿子被他无情地处以军法。材料三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倭寇”来自哪个国家?依据材料一分析“倭寇”主要活跃在哪一地区?给当地人民带来怎样的危害?(2)针对材料一这种情况,至明朝中期,明政府派哪一位将领到浙东沿海抗倭?材料三表达了这位将领的什

映雁****魔王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