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比热容 教学设计 教案精编.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6万字
约30页
0
2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3节 比热容 教学设计 教案精编.docx

第3节比热容教学设计教案精编.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3节比热容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篇:第3节比热容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2、会查比热容表。2.教学重点/难点探究比热容的概念。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大屏幕投影一幅漫画:炎热夏天的傍晚,有两个小胖子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说明:创设物理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生(甲):在岸上散步凉爽,因为沙石温度低。生(乙):划船到海中更凉爽,因为水温较低。生(丙):一样凉爽,因为气温是一样的。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猜想,到底谁的想法正确呢?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板书课题:三、比热容)(说明:制造问题悬念,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二、进行新课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烧过水,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生(齐):半壶水容易烧开。师:将一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生(齐):一壶水烧开需要时间长。师(继续提出问题):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说明: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生(甲):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生(乙):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生(丙):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多少都有关,质量越大、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说明: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共同讨论、归纳、得出结论。)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结论。师(继续提出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水、沙子、煤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说明: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并回答,以求思维的多样性。)生(甲):吸收热量不相同,夏天到海边洗澡时,会感觉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比较凉;水吸收的热量多,说明水的吸热本领大。生(乙):吸收热量相同,因为它们受同样的太阳光照射。师(总结说明):吸收热量多少、或温度变化多少,都反映了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怎样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请同学们参看桌上的实验器材,边讨论边合作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并设计方案。(说明:教师要加入学生的探究设计环节,倾听学生的思路,并适时加以点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让学生进行实物投影展示设计方案,并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生(甲):用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温度升高越小,说明吸热能力越强。生(乙):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升高相同时,比较它们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热能力越强。(说明:高效率的交流,使学生从别人的方案中得到有益的启发,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将实验设计中相同或相似方案的学生重新分组。(说明:重新分组后,学生有了归属感、荣誉感。以小组为单位,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形成合作、竞争的学习气氛。)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应把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先提出来讨论,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设置问题:1.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或水和煤油)2.怎样测出它们的温度?3.怎样确定它们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学生思考、讨论,并逐一回答。师:请做完实验的同学将数据填到黑板上的表格中。学生进行实验,填表:表1质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时:(说明:取得学生大量的数据,便于总结结论。)师:请同学们从这些数据中,总结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学生自由讨论,并归纳结论。(说明:此环节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能力在争辩中得到提高。)师:怎样表示各种物质在这种性质的差异呢?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板书:比热容概念)师: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请同学们了解“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屏幕投影)。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师生共同分析:从表中我们了解到,水的比热容最大,说明水的吸热能力最强。水的比热容是沙石的4.5倍,因此,白天在同样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变化比沙石小得多。这是沿海气温温差较小的原因。夜晚,水和沙石同样放热,水温比沙石温度高,因此,晚上在岸上散步更凉爽。(说明:学生终于明白小胖子(乙)的想法是正确的,真正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认知态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水的这一属性?2.在自然现象中,有哪些现象可用水的这一属性解释?(说明: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后回答,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相联系,体现物理是有用的。)生(甲):冬天暖气用水做“热源”,因水储藏的热多。生(乙):司机师傅用水做“冷却剂”冷却汽车发动机。生(丙):夏天到海滨去避暑。因海滨比内陆凉爽。(说明:同学们的讨论热情非常高涨,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有将自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第3节 比热容 教学设计 教案精编

文档大小:2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