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 第一篇: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集体合同的协商与签订集体合同是指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书面协议。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有哪些?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法律、法规依据是:国家劳动部颁发(劳部发[1994]485号)《集体合同规定》和广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广东省企业集体合同条例》。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是指在一个区域范围内的工会联合会,或行业(产业)的工会联合会,或集团公司的工会组织,或单个企业的工会组织代表职工或企业职工推举的代表与相应的企业组织,就企业劳动标准、职工基本劳动权益与劳动关系的问题,进行平等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签订集体合同或集体协议。其签订程序如下:一、确立集体协商双方代表。1、集体协商代表每方为三至十名,双方人数对等,并各确定一名首席代表。职工一方由工会代表;未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民主推举代表,并须得到半数以上职工同意。已建立工会的工会首席代表不是工会主席的,应由工会主席书面委托;企业首席代表由其法定代表人担任或指派。2、区域性集体合同由工会联合会代表辖区内企业的员工与村企业管理组织(如:工业总厂、工业总公司、经济联合社、经济总公司)企业授权委托的代表组织,(如:外资、私营行业、企业家协会等)进行协商;没有区域经济管理组织的,由区域工会联合会主席代表辖区内企业的员工与逐个企业经营者或企业授权委托的代表进行协商。二、拟定集体合同草案。签订集体合同之前工会应当收集职工和企业有关部门的意见,单独或与企业共同拟定集体合同草案。拟定草案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同行业和具有可比性企业的劳动标准,集体合同范本和其它与签订集体合同相关资料等。三、双方代表平等协商,达成共识。四、审议通过,双方首席代表签字确认。1、将双方协商达成一致的集体合同草案文本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审议,工会代表就草案的产生过程,主要劳动标准条件的确定依据及各自承担的主要义务作出说明。审议通过后,由企业法定代表人与企业工会主席签字。2、区域性由工会联合会主席代表辖区内企业的员工与企业管理组织或企业授权委托的代表组织签订;没有区域经济管理组织的,由区域工会联合会主席与辖区内逐个企业经营者或企业授权委托的代表进行签订。五、报送、审查、公布。1、集体合同签订后,在7日内将集体合同书一式三份、《集体合同送审表》、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工会主席任职批复件、区域性集体合同企业覆盖企业名录报送当地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审查登记。2、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书之日起(以签收日期为准)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将《集体合同审核意见书》送回报送单位。3、集体合同一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核同意,企业应在集体合同生效之日起10日内向全体职工公布;区域性集体合同要印发到被覆盖的所有企业公布实施。第二篇:集体合同签订程序集体合同签订程序一、谈判(协商)由企业法定代表人及有关人员与工会主席及职工代表进行协商谈判,双方代表就拟定的集体合同草案进行平等协商。协商双方的代表人数应当对等,每方至少3人,并各确定1名首席代表。二、审议将在集体协商谈判基础上形成的集体合同文本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大会审议,作出审议决议。(用人单位应当在会议前一周将合同文本草案公示,征求职工群众意见)三、签字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审议通过后,由企业法定代表人与企业工会主席签字后即告成立。签字后的集体合同不得因双方代表的变更而解除。四、报送审查登记集体合同签字后,企业应在7日内将集体合同文本及其附件一式四份报送上级工会和劳动行政部门登记、审查、备案。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企业行政、工会组织和职工均应履行。五、公布集体合同登记生效后,双方应及时以适当形式向各自代表的全体成员公布。集体合同报送审查的材料有:1、集体合同文本(如同时签订其他专项集体合同、可作为附件);2、集体合同审查报告书;3、职工(代表)大会通过集体合同的决议;4、集体合同协商双方名单(即行政方和职工方,每一方不少于3人,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务等)。以上资料均为一式四份。咨询电话:5844320第三篇: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基本程序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基本程序一、产生协商代表。参加集体协商的双方代表人数应当相等,每方至少3人,并各自确定一名首席代表。用人单位工会主席和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分别担任职工一方与企业方的首席代表;因故不能担任的,应当书面委托一名代表担任。职工一方的代表应当由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选举产生。建立女职工委员会或者女职工占有一定比例的用人单位,职工一方代表中至少应当有一名女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一方的

宜然****找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