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粤教版精品教案对联 第一篇:粤教版精品教案对联对联要点:五言出句的两个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七言出句的两个基本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就是平声字,阴平、阳平是平声字仄,仄声字,上声、去声、入声是仄声字入声是一种短促声,在古代用的多,普通话里基本取消了,在发言里有出句和对句的句式如下五言的两种(上联)平平平仄仄,(下联)仄仄仄平平(上联)仄仄平平仄,(下联)平平仄仄平七字的(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另一种(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然后掌握词性相对,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介词对介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等等再掌握一点,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处在一三五位置的字声可以通融,不必苛求,但处在二四六位置的字声要严格按照声律。开初掌握这些就可以了,再就是多读古代诗词,掌握那种语感,对联最重要的还不是声律,而是意境的营造,如果没有意境,光合乎音律也是白搭怎么分上下联,就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如果那字是仄音,就是上联,如果是平音,那就是下联。在现在汉语拼音中,一、二声是平音,三、四声是仄音。上联贴在门的右边,也就是说,你面对大门,上联是在你的门的右边的。下联自然就贴在左边。春节贴春联,将春联的上下联贴颠倒的大有人在,那么,怎样排列上下联的顺序呢?首先要区分门的上下首。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贴对联时上联贴上首,下联贴下首。其次是区分春联的上下联。一般有以下四种区分方法:一是按音调平仄分。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二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三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四是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第二篇:粤教版精品教案教案《雨霖铃》教学设计[上课版]——失路文人与红颜知己的生离死别吴汉伟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宋词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雨霖铃》,使学生对宋词有进一步的了解。在诵读、赏析的同时,把握诗作的景与情,运用联想和想像,探究它的意境,并体会婉约词的风格特色。一、导入:3分钟[10:45——10:48]上个学期末,我们高一重新分了班,于是我们很多同学离开了原来朝夕相处了一学期的老师,同学。别情依依,很多同学都会有深圳的感受。我是我上学期最后一次班会的时候送给我原来班的同学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抒写离别之情的名作,来自北宋柳永的《雨霖铃》。我们可以从中体悟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二、简介作者:2分钟[10:48——10:50]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当时就有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可见其当年受欢迎程度,而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是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当时人就有“晓风残月柳三变”的俗语。后人把宋词分为两个流,豪放派和婉约派,并说豪放派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而婉约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可见柳永是婉约词的代表词人。三、渲染气氛,激发情感:5分钟[10:50——10:55]我一直在考虑,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我们是否真正地把握了一篇文学作品。我觉得大家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在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我的心是不是和作者的心以同一个频率在跳动,我是否被感动了。如果你感动了,你又不妨用声音把它表达出来。实际上,在很多时候我们不防用我们的声音来表达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情思,那个时候,你将会惊喜地发现,你获得了一种愉悦和享受学生自由读。[雨霖铃朗读FLASH]四、理解内容3分钟[10:55——11:58]下面的时间自己再回头默读一下这首词,看看单纯从字面上自己是否能读懂这首宋词,遇到自己不明白意思的请你提出来。五、鉴赏20分钟[10:58——11:18]1、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能在词里面打一个词来概括吗?在全词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参考:a、“伤别离”b、“伤离别”总括上阙“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的情;“冷落清秋节”与上阙“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相呼应,本句既承上又启下。2、根据内容,全词显然就是由两个主要画面构成的,一个是离别时的场面,一个是想象别后思念的情景。请分别给这两幅画面命名。参考:上片:长亭送别伤别离〈下片:羁旅长愁3、宋词十分讲究意象和意境。我想问一下,有谁知道意象是什么吗?这一首宋词用了那些意象?你能找出来吗?参考:寒蝉长

新槐****公主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