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红旗实验小学创建生态文明学校[五篇模版] 第一篇:红旗实验小学创建生态文明学校红旗实验小学创建生态文明学校简介红旗实验小学,位于便江镇凤凰岭路51号,校园占地面积33628平方米,建筑面积14888.62平方米,绿化面积18932平方米。是一所资源齐备,教学先进的现代化学校。现有57个教学班,学生33728人,拥有一支业务精湛、爱生如子的137人的优秀教师队伍。学校本着:以“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为办学方针,围绕“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目标,不断寻求新的工作思路: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谋求内涵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校园。通过内涵式发展,全面促进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使教师整体素质及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即以教师的发展促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促学校的发展。学校工作以“以人为本、培养发展的人”为主线,紧紧围绕五个方面开展工作:加强全员团队意识,注重教师专业成长,强化学生养成教育,关注孩子个性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态文明校园。近年来,红旗实验小学先后评为郴州市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市校园文化建设样板学校;市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市安全文明学校;市中小学“两个常规”先进单位;市园林式单位;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市文明美德学校;省科普文明大院;省示范家长学校;省园林式单位;省小学数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团体会员单位”。2013年来,学校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确定了养成教育主题——“养成好习惯,幸福我一生”,结合本校实际,以班级管理为核心,以实施“遵守学校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校园安全稳定和自我保护”、“卫生和和生活习惯”、“文明礼貌规范”五项教育为主要内容,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模式。建立班级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和考评标准,具体布置每期活动任务。校园绿化、科普进校是我校创建“生态文明学校”的另两项重点工作。(一)建设省级园林校2002年我校从东正街搬迁现址时,这里还是一片“黄土高坡”。13年来,学校园林绿化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为了绿化校园,在当年资金吃紧的情况下,全体教职工到亲戚朋友家的山上挖苗移栽,如今老教学楼周围以西的参天大树都是我们亲手当种植的。2012年,建设“森林郴州”的号角吹响以后,我校投入130万资金,绿化了教学区、体育活动区、生活区,种植了樟木、桂花、棕榈、桃红李等大批花草树木。我校占地33808平方米,现在绿化面积达1893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61%以上。校园绿化规划科学,布局合理,乔、灌、草层次分明,花、草、树比例适当,美观和谐,形成了有树、有花、有草的园林景观。2013年成功创省级林校园。(二)省级科普文明大院2006年,我校成功创建省级“科普文明大院”。为加强科普组织建设、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完善科普设,学校紧紧围绕提高全校师生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这一主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进大院、进楼栋、进家庭活动;加强了环境保护、校园绿化、健康卫生、节能减排、保护母亲河、文明礼貌等方面的教育,创建工作卓有成效。2007年获得“全省科普文明大院”称号。这两个项目的成功创建,为建设生态文明学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5年5月27日第二篇:学校生态文明建设创建方案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校园绿化水平,现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开展生态文明学校建设活动,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优化育人环境、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环境优美、生态优化、质量提升、关系融洽、服务高效、文明和谐”为目标,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教育内涵与质量提升。二、目标任务生态文明学校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我校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倡导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广大师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在我校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力争三年内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生态环境明显优化,校园文化特色逐步彰显,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教育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学校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一)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师生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常识纳入我校地方性课程,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师生树立良好的文明意识、环保意识,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生态文明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做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者、促进者,争当环保小卫士,成为有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合格公民。(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师生社会公德意识。教育学生遵守《中小学生守则》,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

丹烟****魔王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