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桥啊桥 第一篇: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桥啊桥江南水乡嘉定,河多,桥也多。70年代初,我第一次随爱人回家乡探亲。当汽车刚驶入嘉定,我便看到了大大小小、纵横交错的河流,在阳光的辉映下波光粼粼,渔船、渔民、石拱桥……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让我这个从小在北方长大的人一饱眼福。从此,我的心里种下了“恋桥情结”。后来,我又多次回乡探亲,看到一幢幢新盖的楼房鳞次栉比,一座座新造的桥梁形状迥异、美观大方,用钢筋混凝土造成的桥梁比比皆是。小时候,常听大人们夸耀: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当时我就暗暗对自己说,我也要多走几座桥,也可以在众人面前夸耀自己了。到了嘉定我不断地寻找桥的踪迹,对桥有了更多的了解,像“小桥、流水、人家”这样幽静、古朴的地方虽然还有几处,但更多的却是被现代化的桥梁所替代。如今,我回到嘉定十六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目不暇接,公婆原来住的农屋不见了,猪圈、兔舍难觅踪影,而工业开发区的建设却日新月异、蒸蒸日上。五十年代,当我还是个小学生时,黄浦江在我的眼里是一条多么宽阔浩瀚的大江啊!我曾约小伙伴们去外滩看那些大模大样缓缓驶过的各式巨轮,听那雄浑低沉、震得人心微微颤抖的汽笛声,看那些形形色色的木帆船、渔船和忙忙碌碌的“市轮渡”。而1991年建成的南浦大桥犹如一架横卧的竖琴跨越黄浦江,将浦西浦东紧紧连结在一起。这座桥梁,施工难度之高,建设周期之短,是我国桥梁建设史上少有的,其规模在当今世界同类桥梁中位居第三。1956年,我家支内调往河北,在武汉,我见到了中国第一长河长江,可当时因为没有桥,6列火车是靠驳船过江的。后来,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了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它就像一道彩虹,在长江天堑上铺成一条坦途。再后来,有了第一座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建造而成的南京长江大桥,它开创了我国“自力更生”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前几年,我每天上班骑自行车都要经过一座桥,它在嘉定是一座再平常不过的桥,至今我都不知道她的名字。这座桥宽敞平坦,车流畅通,气象宏伟,是嘉定新城地区连接城区中心的重要纽带。就是这样一座横跨于外城河上的四车道大桥,建桥工人,仅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建成了。由于它的诞生,城郊与城里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许多,每天南来北往的汽车、自行车、行人穿梭如流。每当我经过这座桥,都会止不住多看它几眼,多少个黄昏我在桥上独自散步,享受着河面上吹来的习习晚风,欣赏着水面映出的明月,看着桥两岸错落有致的别墅群、万家灯火,还有不远处忙碌着的船民,心中充满了愉悦,这是一幅多么浪漫而又令人心醉的画面啊!水茫茫,桥悠悠。60年的变迁,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古镇嘉定经过建桥工人的辛勤劳动,如今,由解放初期的500多座桥,发展到现在已有1200多座大大小小的桥,布局合理的水陆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有人说: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活力,有了桥就有了诗意……我漫步在这座城市的桥上,对桥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那些造型各异,流光溢彩,争奇斗妍的桥像嵌在我的脑子里一样。我爱桥,因为它是一个充满张力的生命。我爱桥,因为它不停地编织着人们川流不息、携手共进的新生活。第二篇: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啊,桥!建国六十年来,家乡的变化巨大。记忆深处,感受最深的是“啊,桥!”那一声尖叫,却有着两种不同感觉。解放初期我们乡间的桥,更多的是那种人走在上面就一步三摇的木桥。由于父亲早亡,我与母亲一起生活在外婆家。当时,我所在的老泰县,全县仅有三所高中,我要到20多里外的溱潼中学去读书。与我同道去学校的有一位从小学一年级就是同学的y君。1963年秋天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们要返校,步行到远在二十多里外的学校。那时,从家到校,哪有路啊?在田陌间寻找着路向前走。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案返校。一是,先步行向东,大约十多华里,到达一个轮船码头,再乘轮船向北,也是十多里,共经历约30里吧,方能到达学校。船票不算太贵,也有二毛钱了,这两毛钱,在现在不算什么,在那时,可是两天的早饭钱呢。所以有时为了省钱,就实行第二套方案。直接沿另一方向步行返校。虽说是长期生活在农村,但对我这从没离家的、不满16周岁的初中生来说也感到新鲜。“啊,桥!”同学y一声尖叫,让我一惊。这路,或是田间小径,或是沿河的高低不平的圩埂。其间,难免会有小河挡道。我这同学是位“老学究”,架着一副近千度的眼镜,走这小道,还真的为难了他了。遇到眼前这种木桥,人一走上去,它便激动起来的桥,他就没辙了。这不,眼前这桥,就简直让他害怕,难怪他要发出尖叫。这是座什么桥呢?只一根圆木,长约3米多,两头搁在河岸上。要是两头的地面稍微向下凹陷其截面的一半或小半直径倒也罢了,可它就那么圆滚滚地搁在地上,只是由于走的农民多些,“桥”两头那地面仅稍微有点下陷。看着他那眼镜,那高我一头的身材,我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勇

康平****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