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经络腧穴学_总结.docx / 文档详情
经络腧穴学_总结.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4万字
约27页
0
2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经络腧穴学_总结.docx

经络腧穴学_总结.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经络腧穴学_总结

第一篇:经络腧穴学_总结1、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到,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2、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别部。3、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4、十二经脉的命名是由三部分组成:手足、阴阳、脏腑。一阴一阳演化为三阴三阳,以区分阴阳气的盛衰与多少:阴气中太阴最盛,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阳气中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5、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6、膀胱一线1.5寸,膀胱二线3寸。7、阴经为里,属于脏,阳经为表,属于腑。十二经脉间存在着表里相连的关系。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8、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位交接,阳经与阳经在头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腹部交接。肺经与大肠经食指;心经与小肠经小指;心包经与三焦经无名指;胃经与脾经足大趾内侧;膀胱经与肾经足小趾;9、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阳蹻脉、阴阳维脉。作用为:统率联络经络、调节气血盛衰。10、任脉督脉冲脉同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成为“一源三歧”。11、十二经别,又称为“别行之正经”。一般从四肢肘膝关节上下的正经分出,分布于胸腹腔和头部其间有“离、合、出、入”的特点——离,即从十二经脉分出;入,即进入胸腹腔;合,即与表里经同行;出,即在头项部出来。手足三阴三阳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组成六对,称为“六合”。12、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去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十五络脉”。又有孙络、浮络和血络之分。孙络为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浮络是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血络则是细小的血管。13、十二经筋:是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起分布范围大体与十二经脉一致。14、十二皮部六经皮部名称太阳——关枢;阳明——害蜚;少阳——枢持;太阴——关蛰;少阴——枢懦;厥阴——害肩。15、《灵枢·经脉》指出:经络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16、经络的作用:沟通内外,网络全身运行气血,调整阴阳抗御病邪,反应症候传导感应,调整虚实17、《医学入门》: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业者不可不熟!18、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19、一般将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称为“经穴”,未归入十四经的补充穴称“经外奇穴”,还有按压痛点取穴的称“阿是穴”。20、经穴都有具体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线上,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共361个穴位(依据是李学川的《针灸逢源》)。21、奇穴,一有具体的名称和位置,但未归入十四经中,举例华佗夹脊穴、八邪、八风、十宣,四花是胆俞、膈腧四穴。22、阿是穴,又称不定穴,天应穴。23、《灵枢·邪客》: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24、张介宾《类经》: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膝之间有所结聚,故当于节之会处索而刺之。25、腧穴的治疗作用有三个特点:临近作用远道作用整体作用。26、远道作用举例:合谷穴不仅能够治疗上肢病症,而且能治颈部和头面部病症;足三里不仅能治下肢病症,而且能治疗肠胃以及更高部位的疾病。“经络所通,主治所及”。27、特殊作用举例:天枢穴,泄泻时能止泻;便秘时能通便。内关穴,心动过速时,能减慢心率;心动过缓时,能加快心率。28、特定穴,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包括五输穴、原穴、络穴、郗穴、八脉交脉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29、五输穴,包括井、荥、输、经、合。“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这是按经气的由大到小、由浅入深所做的排列30、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腧穴,是脏腑元气停留的部位,称为“原穴”。原,人体生命的原动力。31、络脉由经脉分出之处,各有一穴,称络穴。32、原络配穴,十五络穴表33、郗穴:各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34、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位的腧穴。大体位于膀胱一线上。35、募穴: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五脏六腑各有一募穴。36、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所汇聚的八个腧穴,分别对应大的是章门、中脘、膻中、膈俞、阳陵泉、太渊、大杼、绝骨。37、八脉交会穴:四肢部通向奇经八脉的八个腧穴。38、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39、交会穴: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合的腧穴。40、腧穴定位法:体表标志法、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41、骨度分寸法需要记忆的地方:前发际至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经络腧穴学_总结

文档大小:2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