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3万字
约23页
0
2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绘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docx

绘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绘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篇:绘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初中绘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迎河中学蔡士阔课程标准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反映了课程标准新的导向,这也集中体现了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在教学中国文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汉语言文字的特征,用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强调整体把握。具体到对古诗词的教学上,教师可以另辟巧径,从文本(诗词)出发去创设场景,挖掘诗词中的场景(亦即图画),诗中有画,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和理解的平台,以画解诗,从而体现语文教学任务在师生的“对话”中来完成,最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笔者就绘画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的问题做了一番探讨。一、苏轼在欣赏完前代“诗佛”王维的诗画后,发出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赞叹。诚然,“诗中有画”是王诗最大的特点,但这并不以王维为滥觞,也不以王维为终结。这种特点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写景抒情的古诗词。古代文人墨客历来就有画中题诗或依据前人之诗来作画的风气。从创作上看,古诗词有相当一部分是作者置身于某种场景画面并受之感染而写下来以抒发即时之感的。曹操《观沧海》而发出“天下一统”的雄心壮志;杜甫登泰山叹“岱宗夫如何”(《望岳》);王维出使塞外望着无垠的大漠而写下《使至塞上》;岑参风雪吟留别,高唱《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等。这些诗中,无不蕴涵着一幅幅或绚丽多姿或气吞山河或意境开阔的画面。诗歌中客观描绘的画面,之所以能从作者的笔下浮现出来,那是因为它们能与诗人即时的主观情感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和谐统一。从审美的角度上来看,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识上来,它的画面自然而然就带有主观性。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1]反过来说,诗人寓于诗词中的“我之色彩”(情感),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通过画面的再现来解读。以“画”走进“人”,从而达到与诗人共鸣的效果。而作为绘画,本身又具有比文字更优越的特点。绘画直观、简洁、明了,营造意境,耐人寻味。对于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来说,积累不够,内化的东西少,他们看图画比读文字更容易接受、理解。对教师解诗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针对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水平,我们强调直观感觉。只有先领略图景的内容,才能对诗境作进一步的开拓,以至对诗人的思想感情进行整体的把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在教学中,考虑到教师手上有无现成绘画图片资料等实际条件,以及诗词的意境审美的难易程度,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在绘画辅助教学中分为三种教学方法:图片显示法、简笔勾勒法和口头描述法。教授者可以根据实际选择运用。1、图片显示法。在我们日益普及的多媒体教学中,经常要用到图片,对古诗词的教学,也最适合应用。这就要求教学者要收集相关的相片、图片资料等,如岳阳楼、太白楼现存景致的相片,《渊明醉归图轴》、《寒江独钓》等能找到的绘图,或者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所设计出的绘画、图案,将其扫描进电脑,通过屏幕显示来辅助教学。授课者通过对其中的景致的分析,画面人物的举止特点,绘画中的色彩、线条、景物的搭配等加以指点,来引导学生透过显像解读诗词中的思想内涵。2、简笔勾勒法。古诗词中,每个字词无不是经过千锤百炼、精雕细琢而成,诗句的凝练就决定了其中的画面的简练而又意味深远,这也正好符合中国山水画的特点。这种随意几笔,就能勾勒出能体现诗境的图画来的方法,我们姑且称之为简笔勾勒法。教师在解诗时(如画工有一定基础的尤佳),随手用粉笔在黑板上拈点画线,这边一小屋,门前一小溪,此处一田,那处一树,群山一隅,就是一幅山水田园风光图;长长一笔画过去,就是连绵起伏的山,近处一处高崖,崖上一人面向周围眺望,不就是一幅俯视锦绣江山图吗?(杜甫《望岳》)比如在对王安石诗《书湖阴先生壁》的教学中,笔者就按照诗中所描述的景致,用粉笔在黑板上勾勒:一茅屋;屋前一院子,用篱笆围住;院内画两横线加几笔涂画,是为花木成畦;屋旁田一块;画一条线,将屋和田半绕,是为一水护田也;茅屋开两扇门,对面为连绵起伏的青山。茅屋,花木,水,田,青山,就是一幅令诗人无限向往的隐士山居图。在教学中收到了很好效果。3、口头描述法。在一些条件所限,画面过多,或者难以用现成画面去解读诗词的时候,我们可以不用任何辅助,一本书一张嘴就可以完成一幅幅的气壮山河或者宁静淡薄的图画,那就是口头描述法。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口头描述,引导学生对绘画图景进行再造性想象,创设情景,置身于此时此境去感受,再加以评述,可以完成一首诗词的教学任务,生动而又不至于单调、枯燥无物。这跟课程标准语文“重感悟”是一致的。比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其中的意境,仅有一幅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绘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文档大小:2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