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感受、美的想象、美的创造.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6万字
约28页
0
3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美的感受、美的想象、美的创造.docx

美的感受、美的想象、美的创造.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美的感受、美的想象、美的创造

第一篇:美的感受、美的想象、美的创造美的感受,美的想象、美的创造——让孩子爱上古典音乐焦作孟州市谷旦镇禹寺中学杨春红我是一名音乐教师,教了多年的音乐,却越来越发现,现在的孩子,上音乐课学的东西多了,但是他们并不快乐,尤其是进行歌唱教学,特别是古典音乐、外国经典歌曲、民族五声调式歌曲教学的时候,学生都表现出缺乏兴趣、应付、不愿唱的状态,每届学生,愿意唱并唱会的歌曲大概有三四首:《中学时代》、《青春舞曲》、《茉莉花》和《剪羊毛》,学生更喜欢的,是教材里没有的、时下流行的周杰伦、至上励合、林俊杰的歌。唱起他们的歌,孩子们脸上放起了光,嘴角挂满了笑意,那是发自心底的快乐。针对这种反差,我经常反思:为什么孩子们不愿唱音乐教材上的歌曲?是现行音乐课本编写的问题吗?是孩子们不懂得欣赏高雅艺术吗?答案都是否定的。思来想去,我觉得关键还是孩子们学习的引导者——老师,没有真正领会新课程的理念,也没有切实掌握新课标下上课的有效模式和方法,穿的是新鞋,走的是老路,孩子们上起课来索然无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选了几节孩子们平时不乐意唱的“歌唱课”,对照新课标,下工夫研究、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反复设计、修改教学方案,并应用于教学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一些有效方法。在一次的优质课大赛上,我特意选了孩子们平时最不愿上、同行们作课回避的一节《阳关三叠》作为我的参赛课,将自己平时研究、总结的一些方法应用其中,来检验自己的做法是否有效。结果是:那次作课非常成功,孩子们在快乐中愉快地接受了《阳关三叠》这首歌,不少同行也对这节课给了相当高的评价。从那以后,我就按照自己总结的方法上每一节音乐课,再也没觉得音乐课难上过,孩子们快乐的歌声飞扬在每一节音乐课堂上。让孩子们喜欢上每一首音乐书上的歌曲,秘诀在哪里?实际上很简单,以《阳关三叠》为例,我就是注意抓好以下三点:一、创设合适音乐情境,及时引学生“入戏”,抓好“导入”看着大屏幕出示的一幅幅中国古典水粉画的图片,闻着讲台上一杯清茶散发出的茉莉花香,听着流淌而出的古琴名曲《阳关三叠》,相信任何一个学生从踏入音乐教室的那一刻起,都会屏气凝神,醉心于美妙的音乐,生怕破坏了这美好的气氛,《阳关三叠》那古朴清幽的意境自然而然就营造出来了,你想哪一个学生还会散漫随便?古琴激昂处,热情被点燃,神经兴奋起来,整个人早已融入到那如诗如画的意境中去了„„通过这些课前音乐情境的创设,学生自然“入戏”,心灵与音乐中的美近距离接触,师生的感情产生了和谐共鸣,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也在音乐中得到升华,避免了老师费劲讲、学生应付听,双方都觉得索然无味的尴尬局面。学生也不会觉得这首歌“老掉牙”、“不想唱”,再进行下面的歌唱环节就很容易展开。需要注意的是,此“导入”,非平时老师们“导入新课”的“导入”,而是从学生们站在音乐教室门口那一刻开始,就开始“导入”了。这个环节的实质就是想方设法在学生上课之初,牢牢抓紧学生的神经,让他们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堂上,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至于“导入”的方法,就要靠我们教师来开动脑筋,根据课堂内容、授课对象的不同,科学地设计“导入”程序,使每一节课都有良好的开端。二、搜集运用资源,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由于学科特点,我们的音乐课需要大量的音像资料来充实,否则我们上的课就会很单调、空洞,学生根本就体验不到美,哪里还会张嘴唱歌?而现在大部分学校没有配备相关的音像资料,或者配备得很少,给广大的音乐教师出了个大难题。不过,这个难题在网络通达、信息高速传递的今天,已经不成难题了,我们只需要用一小点时间,上网搜集下载,再做成专门的课件。比如:《阳关三叠》这一课,上网搜索,会看到不同版本、不同艺术范畴的《阳关三叠》:有古琴曲的《阳关三叠》,有古筝曲的《阳关三叠》;有独唱的《阳关三叠》,有合唱的《阳关三叠》,舞蹈的《阳关三叠》,还有相关的歌曲、介绍,等等。有了这么多可用的资料,我们尽可以拿来编辑、整理、设计、制作出自己所满意的生动的音乐欣赏课课件。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就是在“导入环节”用了古琴曲《阳关三叠》,烘托古朴深远的意境,暗示歌曲的风格特点;在“范唱环节”用了独唱《阳关三叠》,让学生更直接的感知歌曲的艺术特色;在“拓展环节”用了合唱《阳关三叠》,增强学生对作品创新、再创作的认识。学生也因此最大限度的了解了相关的知识、最大限度的接触体验到了不同艺术形式的《阳关三叠》,并且在不同艺术形式表达的比较中,增强了审美体验,提高了审美能力,自然而然就不觉得这首歌难听了,反而会“乐在其中”。这个环节的实质,是通过多种媒体的有效运用,实现教学信息的听觉、视觉双通道有效传递,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感知和欣赏。做好这一环节,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就要注意积累一些对教学有用的音频、视频素材,适时地安插在课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美的感受、美的想象、美的创造

文档大小:3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