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老子读后感 第一篇:老子读后感《老子》读后感一、关于《老子》一书在《老子》一书中,老子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道,治国以及修身。道是老子论述的核心思想。在老子看来,道既是世界的本质又是世界运行的规律。道无形无状,无法直接感知,却始终存在,其体现与万事万物之中。道无所位却又无所不为。道顺应自然。老子论述的道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其思想的精髓和立论的基础。在确立这一基础之后,老子将道的思想转到治国上了。既然道是清静无为的,那么统治者就应该效法天道,顺其自然,主张让百姓无知无欲,复归到结绳以用之的小国寡民时代。这样,老子从统治者以及被统治者两个方面都力求做到了清静无为,社会也就安定了。同时,根据道的精髓,老子指出,个人修身也要无知无欲,清静无为。个人对于社会的荣辱得失要顺其自然,尤其是不能过分追求荣辱,要“慈”、“俭”以及“不争”,才能避免危险而保全自身。从三者的关系来看,三者是以道为核心的,从道引申到国家和个人,从而树立了老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体系。二、关于老子的思维方式《老子》一书中的思维方式给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是辩证的思维方式。这中思维方式在全书随处可见。如老子论述事物相互依存,相反相成以及论述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的目的。这些都包括了朴素的辩证思想。二是通过论述自然之道到社会之道。在老子看来,自然之道与社会之道是统一的,那么,自然现象所遵循的道理同样适用于社会。在书中,有许多地方都是从自然现象引到社会道理。在论述君主要居于百姓之下就是因为大海居百川之下而容纳百川。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逐渐丢失了这种敏感。我们缺少了从细微处看道理的能力。这是一种洞察力,也是一种理解力,更是一种阐释力,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锻炼。三、《老子》思想对于当今教育的启示将老子的思想转换到教育中来,就是自然教育的思想。老子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这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异曲同工。按照老子的理解,教育应该顺其自然,而不过过分强调主观意愿。教师的权威应该不被儿童感知到,这才是最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都要处于谦虚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尊重自然之道。这些思想,在一个功利主义教育、权威主义教育盛行的年代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应该进行批判性继承。四、《老子》思想与个人体悟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所以看问题要辩证地看待。正所谓福祸相依,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应该抱着一种平常心,顺其自然。更进一步来讲,要将生活中的每一次遭遇都看成生命成长的历程,将遭遇中的精神、能量转化为自身生命的体验中来。对待生活,要有好的心态,不要过分关注荣辱得失。这样的话,才能做到通过无为达到有为,通过不争而没有人与之争。五、思考同儒家的入世相比,道家是出世的。道家的中庸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无为的中庸。儒家追求的则是一种有为的中庸,主张在行为之中把握好行为的尺度,适可而止。老子的思想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他认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欲望的碰撞,因此其主张无为而治,这种思想反观到当时具有重大意义。问题在于,老子思想对于当代中国人意味着什么?杜威说,现在不可能脱离过去,过去也不可能脱离现在而保存其意义。历史只有与现在相连接时,它才是有生命力的,否则历史就是一堆事实,是没有生命活力的。在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市场经济时代,竞争无处不在。这个时代强调的是差异,宣扬的是个性,老子的顺其自然思想与当代的竞争思想如何调试?这些,恐怕还需要我们仔细斟酌。第二篇:《老子》读后感读《老子》有感作者: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思教三班蔡东终于读完了《老子》了,当初选择读《老子》是因为我见它厚度比较薄,读起来应该比较快读完。但事实证明我错了。虽然《老子》书本厚度比较薄,但是思想厚度确实非常厚。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道家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我国哲学思想的建构产生重大影响,他的“道”、他的辩证法、他的“无为而治”一直在无形中影响我们当今的生活。据《史记•老子列传》等书载,当老子看到周朝的衰落之势无可挽回时,便出函谷关一直往西,打算辞官归隐,在函谷关遇上了看守关口的官员尹喜。当他听说老子就要不问世事而隐居起来时,便一再要求老子住下来为他写点文章,以便为世人留下点精神文化财富。老子被关令尹喜的真诚所感动,于是就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加以总结写了出来,书名《道德经》,也被称为《老子》。我们应该感谢尹喜,如果没有他,我们也许就看不到《老子》这本巨著了。《老子》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下面,我将老子的思想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老子的“道”。老子的“道”最为人耳熟能详,老子的“道”是老子对万事万物本源的一种探索。在书中,开篇第一句便可以看到老子对“道”的描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幽昧深远的,是无法用具体的言辞去表达的,如果我们费劲心思来描写“道

一吃****春晓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