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翻译理论.docx / 文档详情
翻译理论.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2.6万字
约42页
0
3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翻译理论.docx

翻译理论.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翻译理论

第一篇:翻译理论翻译理论Page101佛经翻译我国的翻译事业最初是从翻译佛经开始的。(07年试题考过)东汉时代,天竺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四十二章经》这是我国现存佛经中最早的译本。佛经翻译经过晋朝逐渐发展,到了隋唐达到鼎盛时期。南宋以后趋于衰微。以下介绍三名著名的译师:1.释道安:东晋前秦时高僧。在他监译下译了《四阿含》、《阿毗昙》。他主张直译,译文不增不减只在词序上作些调整。2.鸠摩罗什:后秦高僧。他和弟子僧肇等译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华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共七十四部,对佛经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倾向意译,虽然译法灵活,态度却谨慎。他的译文准确流畅。3.玄奘:唐高僧,俗称唐僧。曾游学天竺各地达十七年之久,译著很多。他倾向直译,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既须求真,又须喻俗。”他的译文质量是很高的。4.我国古代佛经译师有的倾向于直译,有的倾向于意译,究竟是应直译多一些,还是意译多一些?罗纳德.诺克斯把这个问题归结为两个问题。一是以何为主:文学性的译文,还是逐字翻译。二是译者是否有权选择任何问题与词语来表达原文的意思。5.Page112严复与“信、达、雅”1.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信”指的是“忠实”,“达”指的是“流畅”,“雅”指的是“尔雅”。“尔雅”用严复自己的话就是“用汉以前字法、句法”。(01年试题考过)2.从严复的《天演论》来看,他并不十分重视“信”,然而对于“雅”他是十分重视的。3.周煦良教授在“翻译三论”中说,他认为“雅”应当作为“得体”来理解。4.严复翻译著作:《天演论》EvolutionandEthicsandOtherEssays.(05年试题考过)L‟espritdesLois.《穆勒名学》SystemofLogic.Page121林纾1.林纾:用文言文翻译欧美小说,其中不少是外国名作。如:《巴黎茶花女遗事》Ladameauxcamelias(作者:AlexandreDumas,file)《鲁滨孙漂流记》RobinsonCrusoe(作者:DanielDefoe)《海外轩渠录》Gulliver’sTravels(作者:JonathanSwift)(06年试题考过)《吟边燕语》TalesfromShakespeare《块肉余生述》DavidCopperfield(作者:CharlesDickens)《贼史》OliverTwist(作者:CharlesDickens)《黑奴吁天录》UncleTom’sCabin2.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提出了一条新的标准———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Page139鲁迅与瞿秋白1.鲁迅在1921---1932年翻译和校订的作品达34种之多,这包括苏联、日本、荷兰、匈牙利、美国等国家许多作家的作品。他对翻译工作的态度是极其严肃认真的。2.在理论方面,鲁迅曾针对赵景深的“宁顺而不信”的提法,提出了“宁信而不顺”。瞿秋白认为“信”和“顺”不应当对立起来。(04年试题考过)3.1935年,鲁迅在“‘题未定’草”中对翻译做了新的概括。他说:“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力求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即翻译既要通顺,又要忠实。(02年试题考过)Page150郭沫若与茅盾1.在我国,从二十年代开始从事翻译,到五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还在讨论翻译问题的,大概只有两个人,郭沫若与茅盾。2.郭沫若在1923年曾著文谈到理想的翻译。他说:“我们相信理想的翻译对于原文的字句、对于原文的意义,自然不许走转,而对于原文的气韵尤其不许走转。”1954年他在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讲话,说:“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可能超过创作。”他还说:“我们对翻译工作决不能采取轻率的态度。翻译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03年试题曾考过)3.茅盾认为与其失“神韵”而留“形貌”,还不如“形貌”上有些而保留“神韵”。关于直译,他于1922年写道:“直译的意义若就浅处说,只是‘不妄改原文的字句’;就深处来说,还求‘能保留原文的情调与风格’。”1954年他在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作报告说:"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境界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但是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07年试题考过)Page160直译与意译一.在二三十年代,反对直译的人所反对的是看不懂或看起来吃力的译文;反对意译的人所反对的是随意增删原著、不讲究忠实原文的译文。这时期代表人物有茅盾与鲁迅:1.茅盾认为看不懂的译文是“死译”的文字,不是直译的。2.鲁迅也是积极主张直译的。二.在四五十年代,人们直译和意译是一回事,二者是无法区分的。1.1946年,朱光潜在“谈翻译”一文中写道:‘直译’偏重对于原文的忠实,‘意译’偏重译文语气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翻译理论

文档大小:3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