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第一篇: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马店中学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一、2013年我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内容包括哪些?答:第一,继续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第二,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第三,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第四,做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长效机制工作二、我县享受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的对象包括哪些?答:我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受益对象为: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小学)在校就读学生;从2009年开始,在我县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学生也享受免费教科书。从2011年9月份开始,凡在县教育局和有关部门正式审批,并到物价部门办理核减收费等手续的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也享受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三、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免费教科书和贫困寄宿生补助标准是多少?答:我县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中央和省补助经费为小学每生每年525元,初中每生每年725元。县配套生均公用经费为:县镇小学每生每年30元,初中每生每年45元;农村小学每生每年10元,初中每生每年15元。免费教科书补助标准为:小学生均每年90元,初中生均每年180元。贫困寄宿生补助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均每年1250元。四、贫困寄宿生的界定及申报。贫困标准:单亲,受灾,孤儿,军属,家人有重大疾病造成经济困难,家庭无经济收入的等。而且必须在学校寝室住宿的才可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申报时间:每年的3月份和10月份。申报内容:个人申请表(需要村镇、民政部门盖印,班主任签字。学校印章)户口本复印件,一卡通复印件(两补卡),必须是本籍在籍在户的。五、2013年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经费是如何分担的。答: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公用经费,由中央、省、县级财政按6:3.2:0.8的比例共同承担,生均公用经费由县财政承担。六、义保机制公用经费如何发放和使用?答: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公用经费由县教育局、财政局依据学校当年实有在校学生数进行核算,拟定拨款文件直接拨付到各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用于学校的公用支出,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建支出、偿还债务等。全年按学期分批分次拨款,一学期两次,全年四次,年终进行清算。免费教科书资金由省新华书店根据县新华书店上报的各学校实际订书数,按学期核算资金,全年分两次拨付到县新华书店帐户。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按学期直接打卡发放给个人。七、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如何补助公用经费?答: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按照不低于县镇初中标准执行。学生家长签字:****年**月**日第二篇:致学生家长一封信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真诚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今年以来,全县各行业、各领域普遍开展了平安法治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公众安全感不断提高,法治建设满意度不断上升,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你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家长,在“平安灌云、法治灌云”创建中,大力支持全县平安校园、法治示范校园创建工作,付出了辛勤和汗水,在此我们向您表示真诚的感谢!目前,全县中小学和当地公安派出所普遍建立校园警务室,通过开展警校共建,涌现出一批深受师生和家长欢迎的平安校园、法治示范校园。违规违法学生比例大幅度减少,治安案件明显下降,学校治安面貌发生很大变化,有效维护了学校稳定。我们深知,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会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平安校园、法治校园建设是平安灌云、法治灌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攸关家庭的希望,攸关祖国的未来。为了确保给您的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敬请各位家长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平安灌云、法治灌云”建设,协调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对子女的思想道德和法纪教育,教育子女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尊敬师长,友爱同学,讲文明,讲礼貌。2、重视对子女的安全教育和防范,增强其安全意识,培养其防范不法侵害和抵御灾害的能力。不要携带刀具等易伤人器物。3、做好子女的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子女遵守交通规定,未满十二周岁的学生不得骑自行车上学;未成年人不得驾驶摩托车;不要乘坐非法载客车船。4、注重消防安全,教育子女不要玩打火机,火柴和接触易燃易爆及危险品,严禁野外用火;用电器时要注意防止火灾。5、鼓励子女积极参加体育健身,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抽烟、不喝酒、不暴饮暴食,不吃“三无”食品和霉变的食品,提倡不吃零食,不到街头游贩处购买食物,防止病从口入。6、教育子女坚决不进游戏厅、网吧及其它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7、重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教育子女不要到危险和复杂的地方游玩,要防止子女私自结伴外出,严禁子女私自下河游泳玩水。8、尊重、关心、理解子女,教育子女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切忌对子女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此外,我们

一只****呀盟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