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法制渗透教案 升和毫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8万字
约34页
0
3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法制渗透教案 升和毫升.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法制渗透教案升和毫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法制渗透教案升和毫升

第一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法制渗透教案升和毫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法制渗透教案升和毫升组别:四年级组科目:数学姓名:马玉晶升和毫升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2.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并和学生熟悉的长度单位等进行比较,使学生建立空间模型。3.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教学准备:课件,冷水壶1把,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可渗透的法制内容1.《献血法》什么是无偿献血,就是健康适龄公民自觉自愿献出可以再生的少量血液或血液成分去挽救垂危病人的生命而献血者不要任何报酬。2.为什么要提倡无偿献血,通过无偿献血还会激发人们奉献爱心的自豪感,增加社会责任感和公民义务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的总方向。无偿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在使患者解除痛苦甚至挽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了解和理解方法:讨论交流、师生互动拓展延伸☆示例或说明1.教学时让学生知道献血后器官内储存的血液马上就会补充上来,而且人体还会制造出新的血液。因此献血一般不会伤害人的健康。2.《献血法》对献血者的体重有明确规定其中男性公民体重要达到50公斤,女性公民要达到45公斤。教学过程:一、理解容量的意义1.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指出:左边这个杯子能盛的水多,也就说明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2.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观察这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学生猜测,猜测的结果不同。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呢?你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后演示往杯子中倒水。提问:通过倒一倒,你们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容量。3.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讨论明确: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设计意图】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1升的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感受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1.对话解读。谈话:小明听说好朋友小亮家新买了一套茶具,打电话询问了茶具的有关信息。下面是他们的对话内容。先连一连,再说说哪一句是回答水壶的容量的。什么颜色的?一个冷水壶和四个茶杯。有几个?装满水后能倒满5杯。有多高?淡蓝色的。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15厘米。2.谈话:小明说:“我家有一个黄色的水壶,这个水壶能倒几杯呢?”通过演示,得出: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3.提问:小明家的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小亮家的蓝色水壶能倒满5杯水。小明认为他家水壶的容量比小亮家水壶的容量大,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学生小组讨论,认识到杯子可能不一样。4.第二次演示:教师把杯子里的水倒回水壶内,重新换大一点的杯子倒一倒。黄水壶里的水能倒满5杯。5.提问:这个黄水壶的容量到底是几杯?从这两次倒水中,你发现了什么?明确:同样一壶水倒入容量不同的杯子,能倒满的杯数不同。要使用同样的水杯才便于比较水壶容量的多少。谈话:同学们的想法很好。为了准确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我们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板书:容量单位)三、感受容量单位“升”1.出示超市平面图:我们到哪里去会找到容量单位?(平面图上标有:蔬菜水果区、调味品区、五谷杂粮区、饮料区、奶制品区、服装鞋帽区、收银台等)2.视频播放超市及商品商标特写(色拉油5升、牛奶1升、饮料2.5升等)。提问:从这些商品的商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升、L。再问:你们都是在哪些物品的包装上看到这个容量单位的?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可以用“L”表示。(让学生读一读)3.通过“你知道吗”介绍“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量器分为合、升、斗等,商鞅研制了标准量器铜方升,器壁刻铭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不过那时单位量值每升可比现在的升要小得多。此后的两千年一直没有大的变化。1858年以后,英、法等国侵略中国,“加仑、品脱”等容量单位随之传入,我国的度量衡从此趋于混乱。新中国成立后,度量衡逐步规范起来。1959年6月,国务院把公制定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升、毫升作为容量单位从而确定下来。4.举例。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升这个容量单位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设计意图】整合认知矛盾和情感因素,合理选取生活素材,实现教材几个板块内容之间的“无缝对接”。在感受使用统一的容量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法制渗透教案 升和毫升

文档大小:3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