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苏州吴江区2018水利工作意见(精选五篇) 第一篇:苏州吴江区2018水利工作意见苏州市吴江区2018年度水利工作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践行总书记提出的治水新思路,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夯实安全水利、解决民生水利、加强生态水利、创新现代水利,着力构建治水管水兴水新格局,为全区“强富美高”和“两聚一高”建设提供可靠的水利支撑和保障。现就2018年度全区水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2018年水利工作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为指导,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生态河湖”建设为动力,以深化“河长制”改革为抓手,坚持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重点完善提高防洪排涝能力、治理河湖“三乱”,保护河湖水资源、改善河湖水环境,修复河湖水生态,完善河湖管护机制,深化水利改革。2018年水利建设计划投资约12.13亿元。二、主要任务(一)进一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防洪安全保障能力。2018年,针对存在的防汛薄弱环节,继续加快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流域与区域协调、水安全与水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防洪基础设施建设。流域性工程主要做好东太湖综合整治后续工程和京杭运河堤防加固工程。区域性工程重点加快新一轮老旧1闸站工程更新改造,继续实施联圩堤防加高加固工程,提高设防标准。2018年,防洪工程建设计划投资2.98亿元,计划新建改建水闸62座,泵站15座、45m/s,加固加高圩堤48公里,挡墙94公里,进一步提升全区工程抗灾能力。(二)进一步开展黑臭河道治理等河道整治工程,提升水环境承载能力。一是重点治理黑臭水体。按照“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大力实施黑臭水体专项整治,治理城镇建成区及部分农村黑臭河道98条、91公里,计划投资5.6亿元,其中水利部分投入约1.6亿元。二是实施河道疏浚工程,计划疏浚河道219条、176公里、232万方,计划投资3604万元。三是继续推进松陵城区自流活水项目。实施控导工程、低洼地整治、河道整治、闸站改造等工程,引入优质太湖水,提升水体流动性,改善整体水环境,计划投资4406万元。(三)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完善管水治水护水体系。建立党政领导、河长主导、部门联动、上下共治、长效管护的工作机制。以“一河一策”方案为依据,落实“一事一办”工作清单,有序推进重点河湖综合治理。2018年,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实现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率达到70%,城市、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苏州市级要求标准,新建、改造污水管网50公里,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0%。(四)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严控用水总量,执行取水许可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实行计划用水,推进取水许可规范化管理,确保全区计划用水率2100%。推进水源地生态清淤三期工程、应急备用水源地升级改造及第二水源地规划的准备工作,加强蓝藻(水草)防控和处置工作,实施“吴江水生态感知网”建设,试点开展东太湖感知网建设,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加强水功能区保护,实现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稳步提升。(五)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水利服务民生能力。按照新一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建设要求,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技示范”为引领,逐年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示范区,推动吴江区农村水利现代化。2018年度项目计划投资3847万元,完成桃源、盛泽两个项目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六)启动生态河湖行动计划,提升水生态文明水平。根据《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河湖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苏政发[2017]130号)文件精神,启动全区生态河湖行动方案编制工作,努力打造“洁净流动之水、美丽生态之水、文化智慧之水”。以京杭运河堤防加固工程为依托,打造运河文化带;结合吴江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计划,打造水美乡村。(七)全力抓好防汛防旱和水政执法工作,提升依法行政依法治水能力。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全面完成除险加固等度汛工程建设,完善防汛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充实物资器材储备,为防汛抗灾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加强各部门沟通协调,强化对雨情、水情和台风等汛情的监测预警,全力确保安全度汛。加大各类涉水政策法规3的宣传力度,按照法定程序要求抓好重要建设项目,继续做好镇域综合执法业务指导和衔接工作,建立和完善水利专业网格设置。(八)加快深化水利改革,提升水利管理服务能力。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扎实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河湖确权划界工作,在全面完成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基础上,完善管护模式,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水平,推进农业节水和灌溉服务专业化、现代

努力****恨风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