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苏洵的名言例子(范文大全) 第一篇:苏洵的名言例子1、知无不言,言无不尽。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3、夫功之成也,非成于成之日,必有所由也。4、天下无内忧必有外惧。5、知理而后可以兵举兵,知势而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6、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7、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8、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9、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10、一忍可以制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11、君子不待囊而劝,不待贬而惩。12、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13、善用兵者以形固。14、为将之道,当先冶心。15、忧在内者,本也;忧在外者,末也。16、天子者,养尊而处优,树恩而收名。17、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18、择之以才,待之以礼。19、教化之本,出于学校。20、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1、明于大而暗于小。22、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2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月晕而风,础润而雨。24、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25、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26、君子慎始而无后忧。27、敌国相观,不观于其山川之崄、士马之众,相观于人而已。2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29、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30、兵良而食足,将贤而士勇。31、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触焉而得,故其言易。32、事垂立而辄废,功未成而旋去。33、贫民耕而不免于饥,富民坐而饱以嬉。34、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第二篇:苏洵《六国论》教案《六国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抗击强暴的思想。2.结合单元知识短文,学习有关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知识。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用对比方法逐层论证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它的政论目的,即借古讽今,批评北宋政府对西夏、契丹的妥协政策。[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以两副对联“: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引入对苏洵的介绍。二、作者介绍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人称“老苏”,与儿子“大苏”(苏轼)、“小苏”(苏辙)并称“三苏”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右元年(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2篇,《权书》10篇,《衡论》10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三、解题“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六国论》,谈谈六国灭亡的道理。分为两种:一种是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四、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北宋王朝,对内专制集权,对外卑躬屈膝,内忧外患,始终不绝。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年年间,宋和辽与西夏开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外交上的妥协投降,北宋为求苟安,年年割地纳贡。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而这样沉重的负担,全落在百始头上。国难当头,矛盾尖锐,苟洵针对这样的现实写作此文,用于讽喻宋王五、教授新课1、听录音,校正字音弊在赂(lù)秦思厥(jué)先祖父暴(pù)霜露如弃草芥(jiè)洎(jì)牧以谗诛革灭殆(dài)尽2、把握文章论证结构第1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本文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弊在赂秦”,接着从正反两个不同的角度,即“赂者”和“不赂者”,均受赂秦之害进行论证。“赂秦”的国家因“赂秦”而“力亏”;不赂秦的国家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不赂者以赂者丧”。最后总结,重申论点,“弊在赂秦”。第2段以“割城”为例,论证“赂秦”之弊。紧承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写韩、赵、魏三国把祖先艰难得到的土地轻易拱手送给秦国,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

是你****元呀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