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英语教师如何听课、评课(含专家评课案例) 第一篇:英语教师如何听课、评课(含专家评课案例)英语教师如何听课、评课一.听课的方法与策略1.听课观察1.1观察教师观察教师的表情举止、精神状态、板书设计、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准备和使用情况;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否落实、教学内容是否适度、教学环节是否丝丝入扣、教学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得当等。观察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怎样指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操练、练习和巩固新课知识和技能;怎样结尾、怎样布置作业;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习方法;怎样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等等。1.2观察学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精神面貌、注意力、反应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怎样;观察学生对老师的板书、演示、动作、表情、神态是否心领神会、观察入微;观察学生怎样回答教师的提问、怎样向教师提问,师生是怎样讨论问题的以及学生在回答问题、课内讨论时声音大小怎样、回答问题时对先前学过的知识是否记忆牢固,能否围绕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想象、联想、推测、归纳、综合,等等。1.3观察师生关系观察师生关系要看师生是否处于平等地位,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是否和谐,情感交流是否畅通。优质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爱学、乐学;关注学生能否学会和会学;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积极而善意的帮助,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关注学习有潜力的学生,给他们有针对性的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2.听课记录记录听课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主要内容。客观记录的内容包括:记任课教师的姓名、学生的年级、班级,听课日期、学科、教材、课题、课型,等等。按教学过程和环节记录师生的主要活动(每项活动的起止时间,主要的板书要点,教具的使用,讲和练的方式和内容,学生在课上的活动情况如读的遍数,练的人次等)。要注意记录教师和学生的原话。主观性记录内容包括:记录本节课在教学思想、德育渗透、双基教学、能力培养、教材处理、教法改革等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待研究和改进的地方以及值得探讨的地方;记自己对这堂课的简要分析。同时听课中还应思考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结构是否科学、教学思想是否端正、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板面设计是否合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寓德育、美育于教学之中是否恰到好处;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学生的“双基”是否扎实、能力培养是否落实、教学效果如何;本节课的突出优点和教学特色以及本节课的较大的失误,等等。3.听后交流听讲课教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上课感受,再请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不足。问讲课教师的从教时间、班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接受能力与领悟能力、教师上课前的整体设计与课堂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教学结束后的自我感觉,等等。问学生对这节课的评价,对教师平时使用的教学方法及其优点进行评价。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总体评价,谈教学特色,谈听这节课所受到的启迪和所学到的经验,谈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和自己的思考和建议。4.听课的注意事项听课之前要有所准备。要熟悉所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最好能够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听课班级的学生的情况以提高听课效果。听课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认真听、仔细看、重点记、多思考;切忌漫不经心、东张西望,做与听课不相关的事,影响讲课教师情绪,干扰教师上课。听课记录要详略得当。听课要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听和思考上,记录要有重点,要详略得当,教学过程可做简要记录,适当记录教学中创新方法和做法,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要随时记录。听课交流时要抓住重点,多谈优点和特色。提出建议要委婉,要注意建议可接受性。注:听课记录的格式请参考鲁子问教授的微博网址:http://blog.sina.com.cn/luziwen及范例1.二.评课的方法与策略1.评课的作用:导向;反馈;诊断和鉴定2.评课的原则:全面、客观;科学、公正;激励、诊断;尊重差异3.评课的总体思路评价一节课要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个方面去评。评价学生的学,既要评价其知识、技能、智力、品质等的发展,还要关注情感、个性、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评价教师的教,既要评价其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和效果,又要关注其教学监控、语言表达、创新精神、教师素质等诸多方面。4.评课的内容4.1评教学思想面向全体: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基点,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师生关系是否平等和谐4.2评教材处理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重新组织、科学安排,使教材系统活化为教

甲申****66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