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观《社会学与生活》有感.docx / 文档详情
观《社会学与生活》有感.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6万字
约29页
0
3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观《社会学与生活》有感.docx

观《社会学与生活》有感.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观《社会学与生活》有感

第一篇:观《社会学与生活》有感社会学与生活社会学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刚开始觉得很模糊。在我看了理查德·谢弗的《社会学与生活》后,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越来越清晰了。其实,社会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它不但涵盖性别、种族、阶层、年龄等议题,更是许多生活化知识的积累。它试图揭示了是什么原因使得工作机会从美国转移到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它评估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普及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增加或减少社会的不公平等。这本书一开始吸引我的是它的书名,因为我想多了解社会学与我们生活的关联。后来我翻开一看,发现里面图文并茂、版式新颖,剧照、海报、漫画、图表生动地穿插在行文之中。作者在这边书中简洁分明地定义与分析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注重功能理论、冲突理论和互动理论的平衡阐释,强调社会学家检验与质疑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独特方法,教导读者如何运用社会学的想像力来探讨自己生活情境中的社会议题。在全球化的视野下使用跨文化的实例说明性别、年龄、种族、族群和阶级等社会区隔及其影响,并提供最近几年来社会学重要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在阅读了这本书后,更加激发了我对社会学的兴趣。如中研院社科所杨文山研究员所说,《社会学与生活》这本书虽然在社会学研究华人社会本土化的进程中或许无法提供一些明确的方向,但是,这一本内容相当充实、讨论广泛的基础社会学的学生和一般社会读者有关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思考脉络,以及近年来社会学在西方社会与全球各地的重要经验和研究成果。同时,《社会学与生活》这本书提供了许多情境,让我们能够练习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赖特·米尔斯把某种“认识到个人经历与广阔的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心智素质叫做“社会学想象力”。米尔斯指出:“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历史,不同时了解这两者,就不能了解其中之一。”“一般人很少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世界历史进程这两者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联。他们往往不知道正是有了这种关联他才成为目前这样的人,也正是有了这种关联,历史才被创造成目前这样的历史。”社会学的想象力通过一个全新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以及人类,让我们能超越个人经验与观察,进一步去了解更宽广的公众议题。阅读这本书时,我们还能够体会到它深厚的人文关怀。在一定意义上,文化在塑造着我们的行为方式,而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文化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认识到文化的这种双向的功能,我们就可以理解社会因为文化的影响而展现出来的社会结构的差异性,以及这种社会结构因为人的实践活动而发生转变的能动性了。看完这本书后,我不禁感慨:社会学原来如此的贴近生活世界。我们可以学着找出社会学与自己的生活及经验的关联,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深入的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虽然这本书中没有探讨较多的中国议题,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议题或者从相似的案例中找到突破点。同时,我也期待着更多关注我国的社会议题的通俗易懂、活泼生动,密切联系生活的社会学普及读物的出现。参考文献:郭于华《社会学的心智品质与洞察能力》范会芳《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和人们社会行为的科学》董金权赵宏斌《生活世界的遗忘与回归:一个社会学的考察》罗德尼·斯塔克《社会学概念与社会、文化分析》杨善华《感知与洞察:研究实践中的现象学社会学》第二篇:《社会学与生活》读书报告《社会学与生活》读书报告《社会学与生活》一书作为社会学的入门教材,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社会学的一些理论视角,涵盖了大量的社会学科学研究以及我们身边的诸多社会现象,鼓励我们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以外来者的眼光观察自己生活的社会,从而更加清楚客观地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本书的第七章探讨了性别不平等这一话题,主要针对社会性别角色及女性受压迫问题进行了阐释。首先,对于性别角色,即社会所期望的男性与女性适当的行为表现、态度及活动形成了性别的社会建构,不可否认,这种性别角色模式对个人成长以及进入社会期望的性别角色中起了关键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这种刻板乃至固化的性别社会化导致了狭隘的男女特质,这在当下正引起人们对这种束缚的批判,如“多重男性气质”、同性恋解放运动等。当然,不同的社会学视角对于性别差异有不同的观点,功能论者认为性别差异有利于社会稳定;冲突论者认为性别不平等是男女权力关系的根源;女性主义者主张女性受歧视存在于社会和社会结构的整体中;互动论者则赞同性别区分和按性别区别对待反映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这些观点均体现着性别差异的摸个方面,我个人比较认同功能论者的观点,在社会运行中协调发挥男性的工具性角色和女性的表达性角色,合理参与社会分工,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同时,对待不同的性别角色认识我们应抱有包容、开放的态度,相信随着社会进步,社会期望中的性别角色将更加合理。女性在社会领域中受压迫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如男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观《社会学与生活》有感

文档大小:3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