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观八一纪念馆有感 第一篇:观八一纪念馆有感观八一纪念馆有感几日前近现代史老师组织我们班级参观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这也是我来南昌第一次参观参观纪念馆。其实在初中历史课上,我们就已经学习了有关南昌起义的知识: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我记得当时书上还有革命领袖朱德总司令用过的枪械照片。后来我考上了南昌省的大学,心里还想着从这里打响人生的第一枪呢!我们在馆内并没有停留多长时间,20多分钟便走到尽头。在浏览纪念馆内的珍藏时,除了入口处那把六米高耸立着的八一步枪,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馆内的蜡像。那一座座蜡像还原了革命人物的原始形貌,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仿若那些革命英雄活生生的显现在眼前,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最后走出纪念馆看着馆前两旁林立的数十位领袖人物,我不禁在想这其中有木有安徽的老乡呢,于是回来后我便查了很多关于八一南昌起义领袖的资料。据资料收集,南昌起义主要是由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中共人士和贺龙领导,遗憾的是这其中并没有籍贯安徽的领袖。一提到南昌起义这个熟得不能再熟的话题,很多人或许认为又是老调重弹了。然而在历史洪流中,在这类大历史事件的背后,隐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人们都知道领导南昌起义的革命领袖有哪些。但是,谁倡导了南昌起义?谁最早的提出了这次起义呢?周恩来?叶挺?刘伯承?还是朱德?确实,上述几个名字最易被人念起。他们是南昌起义的参与者、指挥者。在随后的革命战争中或建国后的国家发展历程中,这些将帅叱咤风云,屡立功勋。但要说最早提出南昌起义的人,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关键的历史人物——李立三。首先我们来了解下李立三其人:李立三,男,原名李隆郅,湖南省醴陵县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等著名的革命运动。1928—1930年在上海党中央工作,任中共中央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部长等职。1930年犯过“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被称为“立三路线”。同年被派到苏联学习,1946年回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劳动部部长、中共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副部长、华北局书记处书记等职。是中共四至八届中央委员,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李立三的处境日益困难。他的夫人李莎原是苏联人,为表示热爱中国和丈夫,交出苏联护照,加入中国国籍。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人诬陷他们一家是“苏修特务”,李立三不堪忍受这种侮辱,于1967年6月22日服安眠药自杀,终年68岁。1980年中共中央正式为其平反。李立三曾有个绰号叫“坦克车”,因为他性子耿直、急躁,工作冲劲十足、勇往直前„„翻开《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在“李立三”条目中有这样的记述:“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李立三)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并担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革命委员会委员和政治保卫处处长”。然而,李立三并不仅仅只是南昌起义的参加者,他还是最早提出举行南昌起义的人。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年轻的领导者中,最先进入革命先驱孙中山视野的,有两个人:一是毛泽东,另一个便是李立三。那还是在国民党“一大”上,毛泽东和李立三以新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的身份做发言。他们词锋激烈的雄辩,令孙中山和国民党元老们印象深刻。李立三的发言单刀直入,大段大段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中不乏率直批评国民党的言论,博得了孙中山的赞许。李立三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不止是雄辩与口才,坚决革命与性情暴烈也占一条。1922年春节,李立三回家探亲。当时,他正在安源煤矿组织罢工,但家人并不知道这一切。父亲李镜蓉问李立三将来的打算,李立三答:“我要干共产!”李镜蓉暴跳如雷:“你这是自己找死!人家督军有那么多兵,那么多枪,你们几个小娃娃,一千年也搞不成!”李立三坚定地说:“军阀有枪,我们有真理,有人民。我们死了不要紧,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起来革命。革命一定成功!”在安源煤矿的斗争中,敌人悬赏600大洋刺杀他,李立三从容不迫,坚决主张用革命暴力回应反革命暴力,最终取得了罢工的胜利。安源罢工的胜利,刘少奇说“这实在是幼稚的中国劳动运动中绝无仅有的事”。好一个革命暴力回应反革命暴力!正是这个主张“暴力回应暴力”的李立三,提出了铭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南昌起义。虽然南昌起义由于缺乏经验,没能与当地农民运动相结合,就地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政权,而是采取孤军南下策略,企图回广州后重整旗鼓,再次北伐,在进入广东后又有两次分兵错误,最后遭敌围攻而失败。但是我认为这种说法太笼统,也不符合客观实际。南昌起义的胜利和南下广东的挫折应分开评述。从局部看,起义主力军是失败了,但从整体上看,它探索了中国革命和创建人民军队的道路,更重要是培养了一大批国家、军队的领袖人才。他们高举人民革命的义旗,抵抗了反革

Ja****2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