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观《走进毛泽东》有感精选.docx / 文档详情
观《走进毛泽东》有感精选.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7.8千字
约14页
0
2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观《走进毛泽东》有感精选.docx

观《走进毛泽东》有感精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观《走进毛泽东》有感

第一篇:观《走进毛泽东》有感观《走进毛泽东》有感“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大元帅。”这是《走进毛泽东》这个视频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也是让我比较震惊的地方,更准确的说是让我对毛泽东主席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从小就听大人们谈论毛泽东爷爷,其中都是对毛泽东主席的敬仰。小小年纪的我们看着屋里毛泽东爷爷的照片也是充满着崇敬之情。依稀记得那句“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长大后,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对于毛泽东主席在建国后的一些做法,特别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是持否定态度的。这褒贬不一落在一个人身上竟让人有了手足无措之感,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又应该如果去评价他呢?在这个视频中我们有了答案……如果问视频中什么地方最打动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人们注视着天安门广场上毛泽东主席的肖像时,眼神中流露出来的那种情感最打动我。无论是大人,小孩,还是外国人,当人们注视着毛主席时眼睛里流露着无不是对毛主席的景仰之情,当然对于中国人来说或许更为复杂,这其中也包含着感激亦或是对这位伟人的怀念吧。毛主席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深远的。17岁的毛泽东走出家乡时留给了父亲一首言志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正是这份豪情这份志气成就了日后的毛泽东。1954年春天,毛泽东在杭州主持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闲暇中便去登杭州附近的山峰。一次,登到半山腰时已是傍晚。有人说,再往前走没有路了。天黑了就什么都看不见了。并提出下山往回走。毛泽东说你们是累了吧,不能累了就不干了。路是人走出来的嘛,我们往前走,绝不下山,不走回头路。这就是毛泽东的个性,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毛泽东主席不仅爱登山,也爱游泳,从儿时在故乡的池塘游泳开始,毛泽东畅游了中国的许多江河湖海。喜欢游泳的毛泽东常常在搏击风浪中寻找一种独特的感受,那就是自信,迎接挑战的自信。正如诗中所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从小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都教育我们要发展自己的兴趣,希望拥有兴趣的我们比别人多一份自信,或许正如毛主席那样,拥有迎接挑战的自信。毛泽东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亲切,不管是在外交这样正式的场合,还是在平时毛泽东都是那样的本色自然。与其说毛泽东是一个领导中国人站起来的伟大领袖,不如说毛泽东是一个为自己的同胞奋斗的和蔼可亲的爷爷。无论是在淮河发生特大洪水时还是在南方爆发血吸虫病时毛泽东都能够深刻体会人民的疾苦能够从人民的角度出发来解决问题为人民排忧解难。曾经有位名叫斯坦因的外国记者问了毛泽东一个实际的问题,你凭什么权力指导你的军队和政府。毛泽东不假思索地回答:凭人民的信任。毛泽东能够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这或许就是毛泽东获得人民信任的原因。毛泽东对中国人民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于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的影响也是深远的。1970年5月20日为了声援亚非拉人民抗击外国侵略者,中国政府在天安门广场上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声援大会。有人说毛泽东对西哈努克的支持事实上是领导第三世界的人民找回了自己的民族尊严。1971年,当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席位时,毛泽东感慨地说,不要忘了是非洲的穷朋友们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领袖。人民,在毛泽东心中是至高无上的,也是他始终不渝的信仰。他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最高的境界和追求。视频并没有对毛泽东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做法进行评价,但是就视频所说,这样一个处处为人民着想的领袖,他最初的目的绝不是为了个人,所谓目的是好的,但是效果却是不尽人意的。或许我们可以按照功过两方面来给这样一个伟大人物做出客观的评价,但是不管怎么说始终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只有取得了这样的胜利,才有了视频结尾时中国现代化欣欣向荣的景象。第二篇:观《走进毛泽东》有感[模版]观《走进毛泽东》有感今天,这部意义重大的纪录片——《走进毛泽东》进入了我的脑海,我写下观后感,希望我的拙笔也能承载伟人的光辉。毛泽东自幼酷爱读书,成为了旧中国时期具有知识的一批人。后来,加入革命工作的他力图救万民于水火。崇尚知识的他不喜欢武力,他希望以笔杆子代替枪杆子。然而,马日事变的发生,国民党对共产党员的扑杀令毛泽东震惊。毛泽东一改往日的思想,在八七会议上说:“孙中山走的是革命道路,我们走的是农民道路,时至今日,唯有枪杆子里出政权!”毛泽东语惊四座,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不久后,秋收起义爆发,但声势浩大的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中以失败结束,中央决定再次组织进攻。毛泽东在此时清楚的认识到再打无异于以卵击石,他不顾中央的反对,自行带队驻扎景岗山,正是他的这一举措,才有了后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再后来的回忆中称:“我这是被逼上梁山的。”毛泽东坚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观《走进毛泽东》有感精选

文档大小:2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