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设备报废账务处理 第一篇:设备报废账务处理设备报废,注销原价及累计折旧借:固定资产清理11累计折旧389贷:固定资产400残料入库借:原材料10贷:固定资产清理10支付清理费用:借:固定资产清理3贷:银行存款结转报废净损失4借: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4贷:固定资产清理4第二篇:固定资产报废的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报废的账务处理【问题】新的会计准则及税法,对于09年1月1日后购入的固定资产可进行增值税抵扣,同时对于事后变价处理也有相应的规定。但是如果固定资产报废不能使用了,是否还需要转出税金呢?具体税务与会计上怎么处理?【解答】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第五条规定:纳税人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发生条例第十条(一)至(三)项所列情形的,应在当月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净值×适用税率本通知所称固定资产净值,是指纳税人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计提折旧后计算的固定资产净值。2.条例第十条内容如下: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一)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二)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三)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四)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五)本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的货物的运输费用和销售免税货物的运输费用。3.《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条例第十条第(二)项所称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4.会计处理如下:借: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贷: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清理贷:银行存款(发生的清理费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借:营业外支出贷:固定资产清理发生收益转入营业外收入。第三篇:设备租赁账务处理一、建立总账(按资产负债表的顺序排列)设备租赁行业会计账务处理1、设置相关科目: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应付帐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实收资本、利润分配、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本年利润、所得税费用。2、注意事项:以上科目基本够用,若有对应不上的票据看看资产负债表,另会计业务均要凭票入帐,其中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工资除外)一定要正式的发票。二、按总帐科目建立相对应的明细帐三、各科目的使用1、应收帐款指未收到的主营业务收入,除此外的应收及暂付款项入其他应收款;2、固定资产指购入的设备,按月计提折旧(计提方法网上可查),对应管理费用3、应付帐款指未付清的设备款,应付工资指计提当月工资,入管理费用,发放时对应现金等;4、月底按营业收入的5%计提应交税费(明细为应交营业税),同时计提税金附加(种类及征收率各地方不一样,到地税咨询),入应交税费-附加,两项合计对应营业税金及附加5、实收资本即股东实际投入的款项,对应银行存款等6、成本指围绕劳务收入发生的费用开支,除外即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即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及汇兑手续费等开支7、营业外收支从字面即可理解;8、月末将损益表内有余额的科目,分清借贷方向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下(即清为零),年末则将本年利润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之前本年利润也在负债表内未分配利润栏反映);9、季度末按本年利润25%计提所得税(有盈利时,次月15日前申报国税并缴款),对应应交税费-所得税,后结转至本年利润。四、注意事项1、凭票入帐,特别是相关发票;2、还有很多细节难以详叙,自己多看看小企业会计制度;3、所得税有很多费用限制,可在网上查阅新所得税法。第四篇: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账务处理【问题】新的会计准则及税法,对于09年1月1日后购入的固定资产可进行增值税抵扣,同时对于事后变价处理也有相应的规定。但是如果固定资产报废不能使用了,是否还需要转出税金呢?具体税务与会计上怎么处理?【解答】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第五条规定:纳税人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发生条例第十条(一)至(三)项所列情形的,应在当月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净值×适用税率本通知所称固定资产净值,是指纳税人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计提折旧后计算的固定资产净值。2.条例第十条内容如下: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一)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二)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三)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四)国务院财政、税务

一吃****福乾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