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计算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 第一篇:计算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思维能力,一直是数学教育最传统、最重要的目的。思维能力包括推理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等等。《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书学猜想(即合情推理能力),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即演绎推理能力);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计算就是体操的基本动作,因为学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以前的计算教学,总是教师先把计算方法传授给学生,然后学生按照方法进行大量的、机械的计算练习,目的是计算结果正确,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了计算的工具。所以一提到计算总是联想到枯燥。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计算法则和算理的形成这一活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思维能力呢?《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所谓数学活动就是指观察、类比、猜测、实验、分析、综合、归纳、验证、推理、概括、想象、交流、反思等。思维能力就是在数学活动中培养。一、创设活动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计算教学为避免枯燥,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类比、猜测等活动中体会知识的来源,激发探究的兴趣。学生不是等待填满知识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学生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低年级儿童也有着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创设情境要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一步自主探究计算法则和算理的形成搭建思维的平台。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7÷3=?,先不呈现算式,因为学生已经有6÷3=2的数学活动经历,所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有6个梨,如果每3个放一盘,能放几盘?如果平均放在两个盘里,每盘放几个?然后改为:有7个梨,如果每3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还剩几个?如果平均放在两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建立表象,为下一步探索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作准备。这样学生在一个现实的、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计算,比单纯的为计算而计算思维活跃多了。二、参与活动过程,发展学生思维。计算法则和算理属于抽象的知识,而学生的思维则已形象思维为主,如何有效地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之间的矛盾?就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活动过程。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电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尽量让学生不仅用眼看,还要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这样既使学生的思维随着动手操作活动而展开,又使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形象直观的生活常识。如,(1)在教学“9加几的加法”时,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9根小棒,右边摆4根小棒,把它们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怎样摆才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多少?在操作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摆,说过程,然后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演示一遍,这样不但培养了动手能力,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2)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时,教师先出示题目:“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8000平方米,5小时耕地多少公顷?”然后再出示题目:“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8000平方米,3/4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引导学生对两道题目进行观察、类比,从而推出算式:8000×3/4。如何来计算呢?学生可能回有不同的算法,比如把3/4变成小数,8000除以4再乘3,或应用书上的方法等,先鼓励学生算发多样化,再引导学生优化方法。最后出示题目:“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4/5公顷,3/4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完全放给学生自主探索,然后演示计算过程,最后让学生讨论归纳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法则。(3)教学商不变性质,先出示一组算式:6÷3=260÷30=2600÷300=2让学生观察有什么规律,接着大胆猜想:是不是所有的除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然后举例验证,最后归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纳出商不变的性质。学生的思维刚趋于平衡,教师接着再打破这个平衡,提出有余数的除法有没有这样的性质呢?学生就会按捺不住要去验证了。如:7÷3=2„„1,70÷30=2„„10,700÷300=2„„100,最后得出商不变,但余数变(这是在整数范围内的说法)。如果学生对余数变不太理解

是你****嘉嘉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