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认识8和9说课稿 第一篇:认识8和9说课稿8、9的认识教师:孙芬芬班级:一四班教学内容:教科书50、51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过程与方法: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O一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能规范正确的书写8和9。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2、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教学重点:会比较O~9各数的大小,数数量是8、9的物体。教学难点:能规范书写8。一、故事导入在数学王国里,0觉得自己太胖了,他想减肥,于是在腰间系了一根腰带,6看见了直笑:“你怎么变成8了呀?想减肥得多运动,我来做个倒立给你看。”0看见了也在笑:“你也变了,你也变了!”小朋友们,你知道6变成几了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与8和9交个朋友。板书课题:8和9的认识二、教学8、9的认识。教学主题画。1、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学生数“8、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往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2、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同学按一定顺序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上一个记号。)你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数量是8或9?3、摆学具。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4、教学8、9的顺序①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②出示直尺图。0123456()()()学生填空。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5、教学比较7、8、9的大小①出示点子图。②比较7、8、9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7<88<97<98>79>89>7③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6、教学8、9的序数含义(1)游戏:找朋友例如:老师出示卡片8,指到第一组,说:“从左数的8个小朋友。”接着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2)独立完成课本51页的12生肖图。7、指导书写8和9。(1)书写8时,从田字格的左半格的右上角起笔,自上而下,运笔要圆滑,占满上下两半格。(2)书写9时,上半部要圆,占满上半格,竖要稍向左倾斜。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一的第1、2、3题。板书设计8和9的认识第二篇:《8和9的认识》说课稿《8和9的认识》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8和9的认识》。下面我将以下4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8和9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51--52页的教学内容。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8和9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提供给学生数数的对象是一幅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花盆,黑板上的字等、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意识。(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是一个刚由幼儿转变为小学生的特殊群体,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特点的活动内容,又因一年级学生的兴趣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非常容易转移,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故事导入、游戏互动等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三)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理念,我制定了如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教学图,动口、动手。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看、数、摆、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拓思维,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有序的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8和9,并能区分8、9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区别8、9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四)教具、学具的准备我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准备了这些学具。二、说教法、学法(一)教——注重经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整节课我通过情境导入法(故事主题图引入)、探索发现法(数数)、实际操作法(摆一摆)等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做”中悟,亲身感受9以内数的顺序及含义,比较7、8、9各数之间大小的关系。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学——注重体验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同桌合作,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质疑的精神。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睿德****找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