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陶诗的风格特征 第一篇:论陶诗的风格特征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陶渊明诗歌的风格特征赵千条摘要:陶渊明的诗流传千古,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尤其在这个喧嚣和浮躁的时代,陶诗的价值更被得到充分的认识。这不能不归功于陶渊明在其诗中所创造的平淡自然而又真实可感的优美的艺术境界。陶诗是平淡自然的,但并非平直淡寡、枯索无味,而是在平淡中见真情,在质朴中含至味。即苏轼所说的“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元好问评陶诗为“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可见后人对陶诗的评价之高。本文将从语言和意境两方面来谈谈陶诗的朴实自然的风格。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人风格特征朴实无华平淡自然“风格即人”这条艺术的规律,在陶渊明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证明。读陶渊明的诗总有一种读诗如见其人的感觉。他的诗不是吟风弄月的文字游戏,而是诗人的生活及真情实感的抒发。从其作品看他对自己作品意象的塑造,率真、任情,不掩饰、不做作,不为世俗所左右,我行我素。诗人一生不断追求的是朴实、自然、率真、耿直。这种求真的思想,是对自然主义的追求与向往。他自称:“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他就是这样一个“任真自得”、反对束缚个性、追求精神自由的诗人。陶渊明以“真”为美,以“伪”为丑,热爱恬静淳朴的田园,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他对生活的种种体验,对人生真谛的种种思索,喜怒哀乐,都融会在作品中,表现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高尚人格。这种特有的人格美,决定了陶渊明的诗具有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这种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突出地体现在语言和意境两方面。一、陶诗所表现出的语言美(一)质朴、口语化的语言与白描的手法。魏晋六朝文人在写作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倾向,一种是追求深奥典雅,用古语代替今词,弄的书面语言和口语越来越脱节,华而不实,真伪混淆。另一种是追求通俗易懂、接近口语的文学语言。陶诗属于后者,语言都是采用接近口语的形式,通俗易懂、浑然天成。如陶诗中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④“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⑤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⑥等都非常接近口语。另外还有一些更是接近谣谚和模仿民歌的语句,例如“桑麻日己长,我土日已广”⑦等,这些句子都给人一种自然质朴、平淡清新的感觉,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节奏感很强。而且陶渊明的散文和诗一样,语言明白如话,平易近人,不象某些古文那样晦涩难懂。曾经有人看不起陶渊明的诗文,把陶渊明的诗文蔑之为“田家语”,但是在我们看来,这正是陶渊明诗文的长处,而非短处。北齐颜之推提出衡量语言艺术的三条标准:“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诵,三也。”⑧在当时“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字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⑨的文坛上,陶诗别开生面,语言清新自然,保存着民间语言体质素美的本来面目,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正是他的难能可贵之处。陶渊明的田园诗继承发扬了中国古代民歌清纯质朴的白描手法,不论是写事绘景还是述怀,多用轻笔随意点染,力避浓墨重彩,虽然语言朴素,但情感纯真,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生动鲜明。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没有任何冗长繁复的描写,只用寥寥数笔,就把一个热爱生活、躬耕田园的隐士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在读者眼前。又如《读山海经》第一首“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完全是简洁的白描手法,语言毫无雕饰,平淡清新自然,真情真意真我一起凸现在诗中。这里有诗人生活的优美环境:初夏季节,田园草木茁壮成长,房屋四周,林木环绕,枝叶繁茂。诗人在这里躬耕、读书、会友、饮酒,不受任何束缚,不受外物烦扰,过着那种心仪已久的、无忧无虑的、陶然自乐的隐逸生活。(二)开门见山、直抒胸意的表现方式。这同样是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在诗歌创作中的自然表现。陶渊明以一种十分真实、自然的态度表现着自己的生活,抒写着自己的情怀。如:《饮酒其九》中的:“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开始就叙述了事情的开端,因为有人来访,匆忙起床去开门,衣裳都穿倒了。之后的“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也直接表达了诗人不愿出仕的决心。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自己“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这既是指为人,也是指写诗。陶渊明写诗就像他的为人,十分率真,从不掩饰内心的喜怒哀乐,不刻意追求某种预定的效果,读者在诗中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是陶渊明归田后不久创作的,这首诗真实而又形象地反映了诗人刚刚归隐田园时的生活和心情。“种豆南山下”并且“带月荷锄归”,这说明诗人是认真地参加了农业生产,并不是做做样子;“草盛豆苗稀”,这表明种植并不成功,但诗

含秀****66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