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论语读后感精选.docx / 文档详情
论语读后感精选.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2.7万字
约46页
0
4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语读后感精选.docx

论语读后感精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语读后感

第一篇:论语读后感《论语》读后感牵着蜗牛散步从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起,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又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涉及了处世、道德、从政、教学,哲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读《论语》,总能让我们有所启发。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积极。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创新。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备着各种谋生技能、又具备着对于生命意义有深隧洞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备着各种礼、乐、射、御、书、数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着经营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因为他众多的智能,才他使成为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发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也许我们这些平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都应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所以,作为老师的长辈们,应该将“诲人不倦”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将“学而不厌”作为自己的学习标准。充实自我,奋斗一生。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总之,论语带给我许多启发,这是一本令我终生受用的书。第二篇:《论语》读后感读《论语》心得郑旺中心小学郇金娟伴随着寒假假期尾声将至,我的《论语》学习笔记也已完成,但对孔夫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等各方面的学习还远远没有结束,孔夫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一生追寻。在这个短暂的假期中再一次领略了先人“万世师表”的风采。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思想的内容很丰富,归纳起来说,其核心是“仁”论。孔子“仁”论贯穿于他的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的诸多方面,即所谓“一以贯之”。因为我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通过这个假期的学习对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深有体会。孔夫子的“一以贯之”体现在4.15章,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其中15.3章里的“非也。予一以贯之。”通过读孔子的言论,深刻感受到其人伟大的人格感召力。孔子思想以立身为出发点,他认为人能立身于世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论语读后感精选

文档大小:4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