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2013年高考文言文实词题解题指导 第一篇:语文2013年高考文言文实词题解题指导语文2013年高考文言文实词题解题指导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覆盖面广,赋分值大,但失误率也较其它知识点要高。究其错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错误类型一】不辨古今具体表现:考生没有注意到词义的古今联系与区别,误将它们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在词义上混为一谈,以今义去解释古义。【典题引路】2010年高考湖北卷第10题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相与笑之曰:鄙鄙:卑鄙“鄙”在现代汉语中,有“卑鄙”之意,但“鄙”在古代汉语中,绝没有“卑鄙”之意,而只有“浅陋”之意,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所以,A项就犯了以今义解释古义的错误,正确的解释应为“浅陋”。【错误类型二】弄错通假具体表现:对古代汉语中部分实词的通假现象,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就不能按它们所通之字去解释,或按原字去解释,或将它作另外的字解释,都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典题引路】2011年高考重庆卷第8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趣:通“趋”,前往该句中的“趣”是“促”的通假字,意思是催促、督促的意思,如“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等。B项就是因为不懂得它是“促”的通假字,而仍按“趋”去解释,因而造成了理解的错误。【错误类型三】不明活用具体表现: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常见的语法现象。如果不明白这些词类活用现象,不按活用的类型解释词义,而仍按字面意思直接解释,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典题引路】2012年高考福建卷第2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履苍莽中履:鞋子该句中的“履”是词类活用,属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解释为“行走”,成语中“如履薄冰”的“履”字就是这种意思。而D项在解释“履”时,不明白这一词类活用现象,仍按“履”的字面意思直接解释,导致了解释的错误。【错误类型四】不分单双具体表现:在文言文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语言现象,就是两个连用的单音词恰好与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相同,如果把它们误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词,句子就解释不通,释义也必然错误。【典题引路】2012年高考浙江卷第16题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或过称其文字过称:过分称赞。该句中的“过称”是两个单音词“过”和“称”的连用,应该分别解释为“过分”和“称赞”,如果考生把它们误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过称”,从而觉得这个解释是错误的而误选该选项,就掉进命题者设置的陷阱里了。为了更好地帮助考生解答高考文言实词题,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结合2012年各地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供借鉴:【解题方法一】课本迁移法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多是选用名篇名章,多背文章有利于发现陌生文段与课本的内在联系。在高考中,其实有很多实词是课本里学过的,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语言环境罢了,只要能及时联系,很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典题引路】2012年高考安徽卷第4题,A选项“值母病笃”中的“笃”字,它解释为“严重”,我们就可以联想到《陈情表》中的“刘母日笃”,李密正是说他的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可见将“笃”解释成“严重”是正确的;B选项“向者,通判监修”中的“向”,我们又可以联想到《桃花源记》中的“寻向所至”,所以它将“向”解释成“先前”也是正确的。排除这两个选项后,我们做对题的机率会大增。又如2012高考湖北卷第9题,C选项“唯当就蚁封耳”中的“就”,我们可以联想到《劝学》中的“金就砺则利”,应该是“靠近”的意思,而它却解释成“留下”,很显然解释不通,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一题的正确答案。【解题方法二】成语对照法现在运用的成语,还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使解题“柳暗花明又一春”。【典题引路】2012年高考重庆卷第8题,B选项“与王素党结避祸”中的“党”字,就可对照成语“结党营私”中的“党”字,二者的意思完全一样,都是“勾结”的意思;再如2012年高考北京卷第6题,A选项将“闻君义甚高,愿假榻”中的“假”解释为“借用”,可以对照成语“久假不归”;2012年高考湖北卷第9题,A选项将“不觉懔然,心神俱肃”中的“肃”解释为“恭敬”,可以对照成语“肃然起敬”;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第4题,C选项将“就院易一员往漕闱”中的“易”解释为“更换”,可以对照成语“改弦易张”等,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2012年高考全国辽宁卷第4题,D选项将“何乃横得重名”中的“横”字解释成“强行”,却是错误的,这里的“横”字,其实和成语“飞来横祸”中的“横”字意思一样,都是“意外”的意思,据此我们便可轻松选出正确答案。【解题方法三】字形推断法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会意字占1

书生****aa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