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三下第八单元整组备课 第一篇:语文三下第八单元整组备课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整组备课单元主题: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单元教材简析:本组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将再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除一个语文园地外,一共选入四篇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是精读课文,《夸父追日》是略读课文。另外,选读课文中的《除三害》可以用来配合阅读。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参阅配套读物《同步阅读》中的相关文章。本组的主要教学目标:一、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二、识写生字词,积累生动的语言;三、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第三个学习目标在导语和《古诗两首》后作了布置。教学建议:1、识字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教师可以在让学生预习的过程中,通过借助汉语拼音或问一问,查字典的方法自学生字,然后在学文的过程中识字,从而避免学生孤立识字。2、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从识字转移到了阅读理解,因此要让学生在多读和熟读中学会体会语言文字的意思,要做到每读一次有每一次的目的,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3、口语交际: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日趋提高,因此口语交际的要求也要提高,要鼓励学生讲述有顺序,故事要生动,倾听要认真,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4、习作:本单元习作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想象,内容尽可能求异。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组教材,除仍然围绕专题、注重整合外,还带有总结全册、盘点学习一组课文收获的任务。如《夸父追日》课文后面安排的小伙伴说“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就提示学生,本组的学习,必须统览全组,融入感情,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一吐为快,才能更好地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字词)知识与技能:1.会认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正确读写本单元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1)布置课前预习;(2)研究法与质疑探究阅读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指名读本单元的导读,知道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2.谈谈自己预习中遇到的困难。二、学习生字新词。1.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提出要求强调的生字。教师讲解难字,分析结构,学生练习书写。2.同位间互查二类字的注音情况,全班开火车交流组词。同位间交流巩固。3.学生交流预习中整理出的本单元的多音字、反义词、近义词。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三、检查课文自学情况1.重点交流课文中出现的难理解的词语。2.朗读课文29、30、31课,先自己读,在指名分段读、开火车读。多种方式的读要求熟练朗读课文。第二、三、四、五课时(《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知识与技能:1.了解主要内容;抓关键语句理解内容。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4.复述故事。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几课的几个故事。5.学习30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布置课前预习;(2)朗读与探究阅读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0课受到破处迷信的教育;31课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敢于奉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感受神话故事、传说的神奇与魅力;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学习29、《古诗两首》一、导入新课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2.板书课题,理解“乞巧”。(结合资料袋中内容)林杰:唐代二、朗读古诗,品味诗意1.学生自读自悟。2.找学生讲讲《牛郎织牛》的故事。3.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诗意:在七月初七这天晚上,人们望着深蓝色的星空,仿佛看到了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在七夕这一天,人们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针,向织女乞取智巧。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当时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4.全班交流,吟诵诗句。三、尝试背诵古诗《乞巧》。四、学习《嫦娥》。(李商隐:晚唐)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五、自主学习,感悟诗意。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2.默读质疑。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a.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诗意:云母屏风染上了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

涵蓄****09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