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诗歌鉴赏基础方法(定稿).docx / 文档详情
诗歌鉴赏基础方法(定稿).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4.9万字
约83页
0
7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诗歌鉴赏基础方法(定稿).docx

诗歌鉴赏基础方法(定稿).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诗歌鉴赏基础方法(定稿)

第一篇:诗歌鉴赏基础方法(定稿)中华诗词从《诗经》开始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诗人辈出,佳作如林。毛泽东同志1965年夏季与梅白谈话时说:“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革,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特性和风尚。”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2月20日会见“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演创人员时也曾讲到:“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诗词鉴赏,多年来一直是高考中必考题,但因为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同一首作品,由于阅历不同、感受能力有差异,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从2002年高考起,诗词鉴赏题型由以往的客观题变为主观题,这类题重点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是E级。如何答卷是广大考生极为关心的,也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新的挑战。教会学生鉴赏诗词,并且能用优美的语言把审美体验表达出来,就成了中学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问题。其实诗词鉴赏也和其它文学作品的鉴赏一样,无非是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但诗词鉴赏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关键是读懂诗词,读懂之后还有一个组织文字的问题。先说怎么教会学生读懂诗词:(一)学会分析诗题一首诗的题目,往往就是这首诗的核心,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也无非是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感想排列的,如2002年高考题: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我们只要对诗题稍加分析即可知,时间:“春夜”,地点:“洛城”,事件:“闻笛”。在阅读时合情地代入,合理的联想,把诗当作文来看,就比校容易读懂诗词。诗词的题目有长有短,有的长到好几行,不要怕,越长越好解,题目长了就等于小序,诗几乎就是换一种方式重写一下,这只要看一看文天祥的诗题即可一目了然。如果出的题目是律诗,那就更好办,因为律诗无论题目长短,它都有共同的几乎像八股文一样的要求:(1)题目与内容必须完全一致。《红楼梦》上香菱学诗,以“月”为题作七律:“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馀容犹可隔帘看。”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2)全诗必须始终环绕题目写。例如李商隐《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诗的首句谓徒然听说在华夏之外的海外更有九州。三四句说野宿军旅中,只听到士兵通宵敲梆子的声音,再也没有宫中“鸡人”报晓了。五六句正面写当年笑牛女一年一会,不意今天反而被牛女所笑。尾联是评说,感慨,仍不离“马嵬”。(3)题目的每层意思都必须写到。比如白居易的《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可以看出诗题的每层意思都写到了,特别是末联:“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用了五处把题目所涉及的地点全写进去了。比如就上引的2002年的题目这首诗而论,诗的第一句扣题中的“笛”字,第二句1扣题中“洛城”和“春”字,第三句扣题中的“夜”和“闻”字,最后一句是感受。解题时就必须注意及此,题中既已明言是“闻笛”,诗中又再次强调是“曲中闻折柳”,那么,第一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显然不能理解成是折柳动作,而必须想到它应是曲名,如果再知道古有《折杨柳》曲,那么此问便不难答出:“‘折柳’这首寓有惜别怀远之意。”(4)题目的主旨须开门见山写出。一般要在首联写出,也有在第二联才写出的,但比较少,比如《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二)不要忽视背景和注释无论哪一首诗,总是写在一定的时空里,而选来考试的诗,不会是还没有考证清楚的诗,所以注意试题中出现的注释或背景就容易体会作者生活在什么时代,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表达的是什么情意。以2001年高考第8第9题为例:“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题后注说:“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诗歌鉴赏基础方法(定稿)

文档大小:7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