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白《三五七言》的创作机制与体式特征(大全五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2.8万字
约47页
0
4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试论李白《三五七言》的创作机制与体式特征(大全五篇).docx

试论李白《三五七言》的创作机制与体式特征(大全五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试论李白《三五七言》的创作机制与体式特征(大全五篇)

第一篇:试论李白《三五七言》的创作机制与体式特征《三五七言》李白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所谓“三五七言”是一种体裁,归类为杂诗。全诗兼用“三言”、“五言”、“七言”。也就是说,一、二句三个字,三、四句五个字,五、六句七个字。诗中暗怀落叶尚能聚散,寒鸦可以飞栖,而人生何日相见的感叹。此诗也表达了相思,期盼与情人再次相见。【难为情】难以抑制自己的感情[译文]秋天的风是如此的凄清,秋天的月是如此的明亮,落叶飘飘聚了还离散,连栖息在树上的鸦雀都心惊。想当日彼此亲爱相聚,现在分开后何日再相聚,在这秋风球月的夜里,想起来想真是情何以堪....试论李白《三五七言》的创作机制与体式特征吉文斌《名作欣赏》2010年第02期内容提要李白的著名诗篇——《三五七言》就像是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从创作机制方面分析,它应是一篇偏重作品形式特征的席间唱和诗。在诗歌体式上,李白发明的这种“双片叠加式”的“三三五五七七”格式是在借鉴和总结了其他诗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基础上并结合自身歌辞创作的实践体悟而获得的成功。李白诗集中有一首为人称道的小诗,题为《三五七言》,其诗曰: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许多人认为它的体式很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赵翼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三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秋月明。„„’此其滥觞也。刘长卿《送陆澧》诗云:‘新安路,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宋寇莱公《江南春》诗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远,斜日沓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①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词牌的渊源关系。南宋邓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清人还把李白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钦定词谱》,云:“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②下面我们就从音乐文体的角度,对这首诗的创作机制、体式特征等进行一番新的探究。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本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就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③但李白这首诗也不能算是创体之作,因为初唐时僧人义净作有一首《在西国怀王舍城》,此诗人因其体式特征而名为《一三五七九言》。李白的《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变体,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即为“三五七言”。义净诗曰:游,愁。赤县远,丹思抽。鹫岭寒风驶,龙河激水流。既喜朝闻日复日,不觉颓年秋更秋。已毕耆山本愿诚难遇,终望持经振锡往神州。关于义净这首诗的格式与性质,王昆吾先生《唐代酒令艺术》第四章“唱和”中予以论证,他认为《一三五七九言》应是义净和五行两人的“唱和之作”,而且它的形式也“反映了佛教偈赞对于唐代俳谐诗题的影响”④。这一推测是有根据的,义净之后的大历间出现的鲍防、严维、周政、张叔政等人的《入五云溪寄诸公联句从一字至九字》《登法华寺最高顶忆院中诸公从一字至九字》也采用联句形式,而白居易等人的“一字至七字诗”,则唱和多达十首。⑤因而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推论:李白这首与上述诗歌体式相似的《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与其他诗人的“唱和诗”。“三五七言”是对所酬和诗歌格式的限制,这是一个“总题”,众人在具体创作时可根据所写内容再命一个相应的诗题,像以上所举鲍防、严维等人的联句诗题就包括了内容和体裁两方面的要素,还如权德舆的《杂言赋得风送崔秀才归白田限三五六七言(暄字)》也是如此。就是义净诗的诗题,在他本人所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提到时,也是正文作“一三五七九言”,小字注为“在西国怀王舍城旧之作”⑥。可能“一三五七九言”就为初题。再有《唐诗纪事》卷三九韦式条载:“乐天分司东洛,朝贤悉会兴化亭送别。酒酣,各请一字至七字诗,以题为韵。王起赋《花》诗云:„„李绅赋《月》诗云„„令狐楚赋《山》诗云„„元稹赋《茶》诗云„„魏扶赋《愁》诗云„„韦式郎中赋《竹》诗云„„张籍司业赋《花》诗云„„范尧佐道士赋《书》字云„„居易赋《诗》字诗云„„”⑦同样是先确定诗歌格式再自命诗题。只不过李白的诗题没有被完整保存下来罢了。“唱和诗”的主要表现为当场的相互酬答,那势必要求一个接一个地即兴把自己的诗作吟诵出来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试论李白《三五七言》的创作机制与体式特征(大全五篇)

文档大小:4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