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言教案:谁会脸红? 第一篇:语言教案:谁会脸红?活动内容----谁会脸红一、活动目标:1.学习叙事散文的语言,理解散文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内容。2.明白做事都要有责任心。二、活动准备: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谁会脸红?》,幼儿活动操作材料《语言-谁会脸红?》。三、活动指导:1.出示教育挂图《谁会脸红?》,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散文内容。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散文的三小段情节。让幼儿说说在教育挂图中看到什么,猜猜图中讲了什么事。2.教师有表情地朗读散文,通过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注意:用丰富多变的语气语调来表现散文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提问:故事里谁会脸红?你们喜欢谁?小朋友什么时候会脸红?脸红得像什么?(引导幼儿说比喻句。)分三段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回答问题。教育挂图1:毛做错了什么事?它做错事情后怎么做?(丰富词汇:溜掉。)教育挂图2:灰狗、黄狗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教育挂图3、4:两个小孩打破了茶杯后,又是怎么做的?他们说了什么?(丰富词汇:顿时。)(幼儿学说:“怪我不好,请原谅!”)感知作品中的比喻句:小孩做错事的时候,脸红得像什么?(脸红得像快落山的太阳。)男孩女孩相视一笑,脸更红了,红得像什么?(脸红得像初升的太阳。)3.讨论:1.为什么说小猫、小狗缺乏责任心?2.男孩、女孩与小猫、小狗有什么不一样?从什么地方看出他们的责任心?引导幼儿懂得“责任心”是人应该具备的优点。让幼儿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同伴的优点,或说说自己哪些事表现出责任心。第二篇:谁会脸红教案教学目标:1、对照诗中列举的不讲社会公德现象,检点自己的言行,自觉加强社会公德意识,并注意提醒身边的人遵守社会公德。2、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理解诗歌大意。3、认识文中13个生字。4、进行扩展阅读,扩大阅读范围,培养略读能力。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理解诗歌大意。教学难点:自觉检点自己的言行,加强社会公德意识。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从“阅读提示”中的“脸红”导入本课。二、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1、自由读课文,圈画文后生字,结合文中语句多读几遍。2、默读课文。说说诗歌中列举了哪些不讲公德现象。(本环节结合课件进行)三、联系生活,自由谈论。1、读了诗歌之后“对号入座”,你会脸红吗?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不讲公德的行为?3、面对不讲公德的行为,我们该怎么做?为了使更多的人树立起公德意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四、语言实践。1、模仿诗中的2、3、4、5节,把你见过的一种不讲公德行为写下来。2、写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1)铭记(2)喧哗(3)谴责(4)作崇(铭刻)(吵闹)(责备)(捣乱、捣鬼)3、成语填空。大()大()()手()脚无可()()()之不()不()入()不()而()不()()举归()到()五、识字。读识字卡片,说出生字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再自己组组词语。纠正同音字或形近字混淆的现象。适当造句。注意“塞”是多音字,三个音:sèsàisāi。六、扩展阅读。阅读《阅读》中的相关篇目,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大意及读后感受。第三篇:小班语言教案:谁会飞小班语言教案:谁会飞活动目标:1、能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初步学会儿歌。2、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准备:1、实物投影仪,电视机。2、有活泼轻快音乐的磁带一盘,录音机一台。3画有鸟飞、鱼游、兔跳、鹿跑的图片一张。4、会飞、游、跳、跑的动物头饰三十只,大字卡:飞、游、跳、跑。活动过程:1、以妈妈带宝宝游戏的形式,在音乐声中做鸟飞、鱼游、兔跳、鹿跑的动作。边学边引导幼儿说“拍拍翅膀飞呀飞”,“摇摇尾巴游游游”,“竖起耳朵蹦蹦跳”,“四条腿儿跑跑跑”。2、请宝宝们找个位置坐下。初步学习儿歌的前两段。(1)“今天妈妈来考考你们,哪些动物会飞呢?它们用什么飞的?怎样飞呢?”“哪些动物会游呢?它们是怎样游的呢?”(2)“妈妈把们刚才说的话连起来,你们听,”教师念儿歌的前两段。(3)跟着妈妈一起学学动作一起念念。3、出示图片,学习儿歌后两段。(1)“这是谁?小兔怎样走路的?”重点学说“竖起耳朵蹦蹦跳”。(2)“这是谁?小鹿怎样走路的?”重点学说“四条腿儿跑跑跑”。(3)跟着妈妈一起学学动作一起学习儿歌的后两段。4、学习整首儿歌。(1)跟着妈妈一起学学动作一起念念整首儿歌。(2)和妈妈一问一答学念儿歌。(3)看着图片朗诵儿歌。5、延伸活动:游戏“找家”。请幼儿找自己喜欢的头饰戴上,学学它们的动作,在音乐声中看字卡分别找到相应的家。反思:1、在整个活动中,以“妈妈带宝宝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游戏环境中玩玩学学,整个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以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带宝宝游戏、看图象等方法,不断变换形式主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使幼儿保持浓厚的兴趣投入活动,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

一条****发啊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