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初探.docx / 文档详情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初探.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3万字
约22页
0
2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初探.docx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初探.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初探

第一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初探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初探太白中学刘玉平美育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基本任务。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堂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在语文教中如何引导学生审美,如何发现美。这是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当然美的层次要求各异。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一、用课文中的爱国主义内容来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和美好的心灵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关于爱国主义、美好品德修养、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文章。通过文章内容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如讲到屈原《离骚》时,我就特别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取出来,联系今天的现实,引导学生如何理解、如何做到爱国。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将廉颇的优缺点放到一个特定的内涵和背景下理解。廉颇虽然心胸狭窄,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不可磨灭的。《苏武传》中的苏武的民族气节不也是一种爱国主义的体现吗?诸如此类的文章还很多。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课文中的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这是作为人的基本素质,有了爱国主义思想作基础,就能让学生进入一个健康、优美的境界。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心灵美的真正内涵。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大自然中处处都涵盖着美,黄山的秀美,泰山的峻美,华山的壮美,无不都是美丽的风景,这些美丽山水既是作者心灵中拘胜景,更对读者是一种美的熏陶。通过这些美景,让学生懂得大自然是神奇的、秀美的,然后扩展为祖国大地处处有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也可以再延伸到生活处处有美,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鼓励他们走进大自然,用一双美丽的眼睛去观察去审视自然美与人文美,于其中感受、熏染。有了这些美好的情趣,就能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学生的仁爱之心、善良之心就能被诱发出来,假以时日自然就能使之养成审美能力。三、关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文学作品的核心就是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内核就是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在众多文学作品中活跃着众多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感受其外在美及内在美,用心去感受,用一颗美好的心灵去感受人物形象中的美。法国文艺理论家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为美的。”(《拉奥孔》)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要进入作者及人物形象的心灵之中。去审视他们的灵魂,发现美之所在。《三国演义》中“失街亭”一节中的马谡,虽然自负、要强,但我们仍然能从中看到他自告奋勇、责任心强,有又用于担当精神的美好一面。鲁迅笔下的阿Q,初读时感觉到的只是好玩、可笑,但细细品味,他朴实、勤劳、真诚的(比如他对吴妈的感情我以为是真诚的)美好一面跃然纸上。即使他的“精神胜利法”到最终喊出“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我们也能感受到一种悲壮的美。文学作品中有说不尽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中有说不尽的美的存在。只要我们去细细品味、细细欣赏,就能将其中的“美”挖掘出来,从而使我们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四、品读作品。感受其中的语言美一篇美文总能让人铭记终生,笔者在中学时读过的优美文章,至今难忘,诸如《白杨礼赞》《邹忌讽齐王纳谏》《荷塘月色》等。茅盾先生那“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的美丽呐喊,邹忌的“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的优美讽谏之辞。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虽然是满月,天上都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画在荷叶上。”多美的言辞,多美的意境啊!就连老师当时讲读课文时的神情,至今还记忆犹新!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讲读到一些美文时一定不要忘了将“美”传递给学生,这无疑是学生一生的财富!使其受用终生!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千万不要忘了将“美”提取出来,凝聚起来,并把他们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学会审美。这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新课改环境下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此文发表于2009.6《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第二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龙源期刊网http://.cn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作者:李美娴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年第04期美育,也称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其目的是在教学中利用课文中的美学因素,与学生共同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运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一、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美丽的景象、美好的情愫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初探

文档大小:2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