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说课稿《认识钟表》 第一篇:说课稿《认识钟表》《认识钟表》说课一、教材分析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时间,从小让学生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有益的。钟表是一个复杂的计量工具,表盘复杂。对于成人或高年级的同学,读出或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并不难。但对于一个刚入学3个多月的一年级学生而言,难度就大了。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实际教学可能需要2至3课时,我选取了第一课时《认识钟表(一)》作为今天的说课内容。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钟面:数字及其分布规律、时针、分针。2、正确地读、写钟面上的时刻。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4、初步养成珍惜、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由于表盘的复杂性,钟面上不能反映此时是上午或下午的时刻,学生难以正确地读出钟面上对应的时刻,所以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正确地读、写钟面上的时刻。三、说学法1、认识钟面时,先请学生观察课件:你能发现钟面上有些什么?2、让学生观察钟面模型,分针、时针有什么区别,它们有什么作用呢?(也可以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时针、分针)3、钟面上的数字有几个,是怎样排列的,它们是干什么用的?4、数字、指针有什么用,借此说明如何读钟面时间。5、请学生动手,拔动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拔出或读出对应的时刻。四、说教法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创设情境,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五、说教学过程总体设计: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自主参与,探索新知;应用新知,解决问题;总结全课。(1)认识钟面。1、观察钟面:我们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个漂亮的闹钟,拿起来仔细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小伙伴听听。(教师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钟面)2、学生汇报:自已的钟面上有什么?3、钟表自述。师板书:12个数、分针、时针。4、辨别实物钟的时针和分针:老师出示实物钟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出自已小钟面的两根针,并贴上两根大的时针和分针。5、转动的方向:拿实物钟演示时针、分针。并请学生拿手跟分针一起转动,板书:(2)整时的第一种表示方法1、(课件出示小红家主题图)并伴随闹铃声响。问:小红正在干什么?(起床)小红是什么时候起床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呢?2、出示3个纸钟面8时、3时、6时:要求同学认出钟面上的时刻,并说出认的方法。并贴钟面在黑板上,板书时刻。(设计意图:纸钟面时刻的出示并把时刻插在生活情景中,让学生感觉非常形象直观,便于比较。)3、分组讨论:看整时刻的方法?学生反馈讨论结果。4、教师小结:在钟面上,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板书)。我们把这样的时刻叫做整时。(3)操作:1、老师拨钟:拨4时、10时、12时学生认。看到12时的两根针你发现了什么?(重合)然后手指黑板上的6时,那你们再看看6时的两根针,你又发现了什么?(成一条线)2、学生拨钟:同学们想自已动手拨一拨吗?(提示先拿好钟面,找到时针、分针)课件出示2个图片:同学们早上做早操图和喜欢看的{动画乐翻天}节目要求学生说和拨出上面的时刻,并说出拨的方法。3、拨自已最喜欢的整时时刻。拨完后,指名说一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4)、方法应用1、小明的一天。(多媒体出示教材的6个画面)(1)、出示6幅图。小明的一天学习和生活安排,要同学说出小明几时在干什么?指名说前两幅图,然后演示两种不同的写法。再翻开书本92页,用两种书写方法将“小明的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补充完整。(逐个出示课件)集体订正。(2)、小组讨论:小明一天的活动安排得合理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并说明理由。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思想教育。然后请几个学生说说自已一天的安排,让全班学生设计意图价是否合理?2、画时针。师:大家看看这几个钟表少了什么?你能帮它修一修吗?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3、(出示课件)为什么都是10时而小朋友做的事却不一样?(5)、梳理知识,总结升华以上是我对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说得比做得好,不当之处,敬请给予指出,谢谢。第二篇:认识钟表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钟表》申中小学:何宗琴教材分析:《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基础。学生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好奇

努力****妙风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