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最新精选.docx / 文档详情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最新精选.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2.5万字
约44页
0
3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最新精选.docx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最新精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2、当代教育学认为: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3、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4、布鲁纳的“发现法”是认知教学的代表。5、非指导性教学,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是情感教学的代表。6:、钱梦龙老师的主要贡献就是创立了“三主”理论,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7、魏书生老师的的主要贡献,就是探索了语文教学中民主化和科学化问题。8、三个维度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个领域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9、2001年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10、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1)、导向作用。(2)、推进作用。(3)、控制作用。(4)、评价作用。(5)、管理作用。11、在社会实践中突出了新的教育思想有、(1)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12、高中语文的总目标,(1)“积累整理”(2)“感受鉴赏”(3)“思考领悟”(4)“应用拓展”(5)“发现创新”13、课本专指在语文教材中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14、语文教材的功能:德智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等功能。15、现代语文教材内容的四要素: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16、使用语文教材的注意事项:①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②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③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④灵活运用,适当调整17、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两个因素,决定着教学的成败18、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a)语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教学目标b)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19、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a)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b)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c)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d)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19、《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0、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①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②依据教学目标与任务③依据教学内容④依据教师素质⑤依据学生特点⑥依据学生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21、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①多样性原则②综合性原则③灵活性原则④创造性原则⑤优化组合原则22、现代语文教学情景;有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多媒体教学、自主性教学、课外活动教学等。23、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求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24、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①硬笔书法能力②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画能力,并逐步形成系统的教育工艺③文明的书写习惯④板书设计的能力25、板书图示的美感要素:①简洁美、②含蓄美、③缜密美、④映衬美、⑤流动美、⑥奇异美、⑦形象美26、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①测定学习成绩②鉴定教学效果③检验管理水平④获取反馈信息⑤预测发展方向27、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①目标检测、②水平考查、③选拔考试28、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一)阅读习惯①勤于读书的习惯②健康读书的习惯③边读边思边动笔的习惯④质疑问难的习惯⑤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二)阅读兴趣①明确阅读的目的和意义②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③主球阅读教学的审美境界29、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一)阅读感受力:即对语言文字的认知感受能力。包括认识字形、读准字音、弄懂字义、了解文意,初步感知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等。(二)阅读理解力:指在阅读感受力基础上,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去获取其意义的能力。(1)真正的理解是特定语境中的理解(2)理清思路(三)阅读欣赏力:指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上升到对作品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审美观,要求驱遣想象,反复涵咏,实现情感体验,获得审美享受。(四)阅读评价力:指在全面、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内容、形式的是非、优劣、得失进行理性的鉴别和评价判,实现价值判断。(五)阅读迁移力:在理解鉴赏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思辨和批判,达到阅读的最终目的,完成知识向能力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最新精选

文档大小:3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