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伤寒杂病论》之困惑伤寒论序.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5.3千字
约10页
0
1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读《伤寒杂病论》之困惑伤寒论序.docx

读《伤寒杂病论》之困惑伤寒论序.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伤寒杂病论》之困惑伤寒论序

第一篇:读《伤寒杂病论》之困惑伤寒论序读《伤寒杂病论》之困惑(1)张仲景原序怀疑张仲景原序是否是张仲景所写?本来这个问题对于临床也不是很重要,但是还是想把它搞清楚。原因有三:1,宋刻《伤寒论》序,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而张仲景原序未提汤液,也没有提《神农本草》,那么重要的书为何不提呢?而一个是数十卷,一个是十六卷,量上有差别(受胡老的启迪)。但是在《针灸甲乙经》序里没有找到这句话,难道不是同一本书吗?)2,张仲景若真的撰用《八十一难经》的话那么他为什么诊脉不独取寸口,《难经》已经提出独取寸口的理论依据。这就关系到另一个困惑仲景的诊脉方法这先不问。看到序里提到反对“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没有看书里的内容我只看这段话,就可以认为仲景诊脉肯定是又摸手又摸足的,可能就是《内经》里的诊脉法3,原序中“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不知道如何理解,“寻”要是作寻找解那就有问题了,因为张仲景只有一本书《伤寒杂病论》,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书会被拆成两半,既然是一本书那么都看见序了,难道还看不见全书吗?还要寻吗?写它干吗?(要是不作寻找而作跟随追随解就没有这个问题了!)本帖最后由杨坚祥于2010-12-400:05编辑第二篇:读《伤寒杂病论》之困惑张仲景对温病的治疗读《伤寒杂病论》之困惑(2)张仲景对温病的治疗第六条原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若被火者…若火熏之…。从这条原文可以看出仲景已经给出了温病的明确定义就是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但是温病也是太阳病。所以说太阳病包括中风,伤寒,温病,还有风温。所以说后世的温病学派只能是仲景学派的一个小小的分枝。纵然有发展(只是对某类或某个疾病的发展规律认识得更清楚了但对疾病的治疗的意义不大)也只能是分枝,就像后世的金元四大家,或者是今天比较火的火神派等。看着似乎是什么新的学术流派实则不然,每一个学派都是在仲景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都能从伤寒杂病论中找到影子。所以把伤寒和温病同提就是一种错误,把温病同伤寒看得同等重要也就不对了。然而仲景对于温病没有明确的立法,立方。以前也比较认同胡老(胡希恕)的观点!后来也就开始怀疑了,慢慢的又开始否定他的一些观点了!胡老直接就说用白虎加人参汤,似乎很对;再读读,发现仲景对于太阳病的治疗应该是发汗(包括解外和解表),而且仲景的后两个“若”都是误治的。仲景只说了误治会怎么样怎么样!似乎没有给正确的治疗方法,但是想想不合情理啊!不说应该怎么治却说不应该怎么治,有怎样说话的吗?再说了这也不像仲景的风格啊!其它条文他都是先说什什症状,叫什么病,当怎么怎么样,什么汤主之,宜什么什么汤之类的。之后才是误治的后果。这里不但没有立方,而且没有立法。那不是白写了一段吗?有什么意义,所以说这是不可能的。再一读觉得仲景就是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温病,并且提出风温不能发汗,发汗后身就灼热。同时,也提出温病与风温的鉴别。所以说这样的推论似乎也说得通。那么仲景为什么不出方呢?应该出什么方呢?想想是不是因为给的信息太少不能确定具体的方啊!这样一想似乎有理,看伤寒论中有发热,汗出,不恶寒的症状的方多得去了。是不是仲景只想告诉我一种规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论治)?最后要说的是这里与太阳病的提纲相反,一个是恶寒,一个是不恶寒。很是困惑,请教高明!!第三篇:伤寒杂病论的心得《伤寒杂病论》中的生姜与干姜《伤寒论》、《金匮要略》用药法度严谨,尤重药物的炮制、配伍、煎法、服法等。现就其用“姜”规律,小议如下:生姜的运用生姜味辛微温,在运用上随着配伍不同而作用各异。仲景著述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解表散邪多取生姜辛散之力,而佐辛温之品,以解散寒邪;或配大枣之甘,以行脾之津液而调和营卫。如桂枝汤中,生姜佐桂枝以解肌;越婢汤中,生姜佐麻黄以发越水气;射干麻黄汤中,生姜配细辛散寒行水以治咳而上气;小紫胡汤中,生姜配大枣助少阳生发之气以和解少阳;大柴胡汤中,生姜配半夏扶胃阳止呕以表里双解。2降逆止呕取生姜辛散,配降逆和胃药物,以治呕秽、胸痹、噫气等证。如橘皮竹茹汤中,生姜配橘皮以和胃降逆;吴茱萸汤中,生姜散逆止呕,升清降浊,使胃浊随茱萸而下泄;旋覆代赭汤中,姜枣和脾养胃,安定中州;其它如小半夏汤、橘皮汤、橘枳姜汤等方,皆能降逆蠲饮,和胃止呕。再如真武汤,本为温阳散水之剂,但方后说:“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又通脉四逆汤方后说:“呕者加生姜二两。”栀豉汤中亦有呕加生姜的记载。3补虚益血取生姜辛通卫气,配甘药治虚劳虚寒里急的腹痛。如温建中脏的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之类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读《伤寒杂病论》之困惑伤寒论序

文档大小:1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