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读《孟子·尽心上5篇.docx / 文档详情
读《孟子·尽心上5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7万字
约28页
0
3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读《孟子·尽心上5篇.docx

读《孟子·尽心上5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孟子·尽心上5篇

第一篇:读《孟子·尽心上读《孟子·尽心上》姓名:湛莹莹学号:PN131047同样作为儒家经典,可能是因为孔子的地位高于孟子,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读过《论语》的一般要多于读过《孟子》的。我也是对《论语》比较熟悉,《孟子》只是在初高中的语文课本上读过其中的一些片段。《孟子》一书共七篇,这次我重点阅读了《尽心上》一篇,这一篇共四十六章,是《孟子》一书章数最多的,其中出了不少名言警句,有一些章句让我读后深受启发。但是由于《尽心上》篇记录的都是孟子很短的语句,涉及许多不同的方面,思想不是很集中,所以我的分析也相对分散,不成系统。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尽心上·顺受章》)用我们今天通行的看法,这似乎是一种消极的宿命论思想。但实际上,孟子的立足点是在“顺受其正”上,顺理而行,顺应命运,也就承受正常的命运。一生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走正道;行正义,也就是正常的命运;相反,犯罪而死,则死于非命,不是正常的命运。由此可见,在孟子这里,命运的确没有什么神秘,就是顺其自然,顺其正理罢了。在《无耻章》和《耻大章》中,孟子谈及了“羞耻”的问题。孟子认为羞耻之心对人至关重要,人如果知道什么是羞耻就会免于做可耻的事。在这里,孟子教导人们一定要知羞耻,此观点不无道理,但这并不绝对,比如小偷,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可耻的?事实上,这些人究竟是否知道只有他们自己明白,别人无从得知。可能就会存在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合道义或非法却依然去做的人。当然,“羞耻”问题是孟子在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我们确实应该拥有一颗荣辱心。《行习章》中,孟子说:“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我对本章的理解是孟子告诫人们不要随波逐流。如果哥白尼不对“地心说”发出质疑,又怎么会有“日心说”的问世?正是他敢于挑战真理,才使得天文学成为一门科学。因此,我们做事要有明确的方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同时也要学会思考,有自己的想法,不人云亦云,凡事要问个为什么。记得老师课上讲过的史学家郑樵就倡导这样的精神。《孤孽章》中,孟子说:“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即人的品德、智慧、本领、知识,往往产生于灾患之中。我不禁联想到司马迁《报任安书》里非常有名的那段话“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这和孟子的观点异曲同工,二者都认为人在逆境中会有所作为。同样,孟子在《告子章句下》中也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有时候,安逸的生活容易招致懒惰,人们往往安于现状。相反,困境则会激发人的潜能。然而,这不是说我们要想有所成就就必定要使自己处于困境中,真正的启示应该是我们不论身处顺境或逆境,都应奋发进取。《东山章》中,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不知道元稹《离思》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不是由此得来。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生活体验,而如果把孟子这句话的意义引申来看就是在启示人们立志要高远,胸襟要开阔。“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是胸襟的拓展,境界的升华。徐霞客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境界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提高的。《桃应章》中,桃应问孟子假如舜的父亲瞽瞍杀了人,皋陶做长官,舜应该怎么办?孟子说皋陶应该把瞽瞍抓起来,舜不会阻止,而是放弃天下,偷偷地背负父亲逃走。这是典型的道德两难问题,一方面,“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王父犯法也应与庶民同罪。但另一方面,眼看父亲出事而坐视不救,又不符合孝道。对一般人来说,这个道德难题叫做“忠孝不能两全”,对舜来说,这个道德难题叫做“公孝不能两全”。《论语·子路篇》中有一章的内容与此相似。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孔子把正直的道德纳入“孝”的范畴之中,一切都要服从“礼”的规定。孟子与孔子的思想是一致的,在法律与孝之间,他们都选择了孝。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尽心上·豪杰章》)按照孟子的观点,要等到一定的时势,一定的领袖人物出现后才奋发的,还算不上是豪杰之士。真正的豪杰之士,是可以造时势的人,是没有2领袖人物出现,自己也知道奋发有为的人。可见,孟子强调君子应该奋发图强,自己主动去完善自己。同理,在《好游章》中,孟子说了那句非常有名的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也是在强调君子的个人修养问题。这与孔子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一样,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读《孟子·尽心上5篇

文档大小:3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