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读《幼儿工作者的视野》有感.docx / 文档详情
读《幼儿工作者的视野》有感.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5万字
约27页
0
2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读《幼儿工作者的视野》有感.docx

读《幼儿工作者的视野》有感.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幼儿工作者的视野》有感

第一篇:读《幼儿工作者的视野》有感读《幼儿工作者的视野》一、内容及注意观点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的成人,不仅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且也被允许在孩子们的世界里生活,这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啊!——津守真作为一个将要成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拿到这本书无疑是给了我们一把可以如何打开孩子心门的万能钥匙。这本书是津守真老师在一所特殊教育学校12年工作历程的记录,一段他与儿童一起生活的回顾与总结。没有想象中的说教没有通篇的教条主义,有的是满满的对孩子爱意以及对孩子的无尽的思考。12年来,津守真老师和孩子一起奔跑、一起游戏、一起生活,在最本真的状态下观察孩子表现出的对常人来说难以理解的古怪、偏执、极端的行为,凭借高度的专业造诣,融合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精神分析学等,去思考、解读孩子行为的意义。津守真深信,“成人这种设身处地的想象绝非妄加解释,而是在和孩子的连续行动中必然产生的人的智慧……孩子身边的成人设身处地考虑孩子行动的深层意义时,就会成为孩子内心世界的回应者。”这是儿童教育的一种至高境界!这是用爱心、耐心、恒心以及深厚的专业功底才能构筑的境界,这是杜绝了喧嚣与浮躁,让教育常态回归原点的境界。书中无处不凸显着津守真老师的教育观点,其中引人深思,感触颇多。(一)、孩子的行为是有其意义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不理解孩子,强迫孩子们听从大人的劝导,可是,我们是否真的做到关注到了孩子的内心,从关爱的角度去理解他们,还是忽视了他们的感受,仅仅把我们的主观意愿强加给他们?之所以会这样,正因为我们不能够很好的知道孩子的每一个做法背后有着他自身的某种意义,而作为成人就要去发现孩子行为的意义,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更深入的互动。(二)、和每一个孩子活在“现在”。“如果出于完成任务的动机,在和孩子接触时是不可能从心里感到快乐的。只有轻松地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即使时间很短,也能和孩子的心沟通。”生活里,成人看到孩子,不是逗他们,就是打断他们。很少会有停留在孩子“现在”的状态。当成人开口与孩子说话,成人并没有与孩子连接,孩子心里是不喜欢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成人发现,自己并不会与孩子交流的真正原因。所以,和孩子相处的每一个“现在”都是成人和幼儿沟通的时刻,也是双方看到彼此内心世界的最好方式。(三)、孩子是通过身体来探究世界的哲学家。“孩子T和F老师一起把塑料胶带拉长成一个斜面,并用手指上下移动做着下滑的动作。前几天F老师在旁边看到过T玩滑梯,所以当T拿塑料胶带玩的时候,F老师就想到T的心里是在想着滑滑梯时的感觉,并马上把T的游戏提升到象征性游戏的层次。”教育工作与观察思考是密不可分的。保育者在和孩子接触,以身体动作进行互动的同时,也在解读孩子的行动,并对孩子做出回应。作为教育工作者,每天都是要重复着怀疑、尝试、感受和思考,当疑问解开的时候也是孩子们向前迈进一大步的时候。而这些疑问的解开就是要教师知道孩子是通过身体来探究世界的哲学家,这样,你便会很欣慰的看待每个孩子制造出来的各种状况了。……从津守真老师的书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我们应该先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孩子,理解孩子。作为一名“保育员”,津守真老师记载了12年时间里的许多生活场景和对它的思考。该书的最大价值也正在于:“放弃”自己的立场,从孩子的本真中去理解他们,也许这正是教育工作者真正的使命。二、有新意的内容及观点(一)、从孩子的角度了解他们的本真津守真教授的这本书中有很多有新意的内容,在我看来,其中最让人值得深思的,就是他那种放弃了主观的臆断,而转为从孩子的视角去理解他们的观察方式。正如我们本文开始看到的,可以说津守真教授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的视角,而转为一个中立的旁观者,甚至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去尝试着理解他们的思维和他们内心的动机。的确,作为成年人,我们的思维已经深深地烙下了生活的印迹,当我们再用这种成年人的思维去看待孩子的时候,就如同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很难再理解到孩子的本真。但是当我们跟随这位老者放下了自身的思维定式,随着孩子们简单的行为,去理解他们的动机和内心的思想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想想在生活中,我们不是常常因为不理解孩子,强迫孩子们听从我们的劝导,而与孩子发生对抗吗?我们是否真的做到关注到孩子的内心,从关爱的角度去理解他们,还是忽视了他们的感受,仅仅把我们的主观意愿强加给他?在这本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的文字。我是从相反的方向生活在孩子的世界里,拉住我的手的是孩子,我的手被拉住,我被带去预想不到的地方。我背着孩子的时候,孩子贴在我的背上很安乐,我却感到背上越来越重,通过指尖,我感觉到孩子微妙的意志,通过背负孩子的重量,我洞察到那一天孩子的心理状态。孩子的世界不是通过神秘的方式向成人传递的,它是通过对孩子的回应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读《幼儿工作者的视野》有感

文档大小:2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