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书笔记——《中医基础理论》(含五篇) 第一篇:读书笔记——《中医基础理论》读书笔记——《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一本彻彻底底的医学本科教材.作为中国医学/哲学的文化瑰宝,中医理论在中国社会的演进上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她系统的科学观点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深深影响了每个中国人的思想、道德、观念,深深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的运作方式。正是如此,我才打算读一读中医的入门书籍,通读之后发现它所蕴涵的思想是如此的有冲击力,我深深的被他的魅力所折服。《中医基础理论》一书,分为9章,系统的介绍了古代经典中医理论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属中医哲学基础、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中医哲学基础,以阴阳学说为基础。它认为宇宙中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类为或阴或阳。阴阳两性是相互对立却又统一的整体。凡属发热、表面、上升、光明等即为阳;反之则为阴。而且不仅事物整体可以又阴阳之分,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可有阴阳之分。总之,阴阳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在阴阳学说的基础上,中医又发现了五行学说。五行是阴阳的再分化,用以描述不同的脏腑的行为特性。就这样阴阳、五行就组成了中医的哲学基础。至于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则是中医理论在医学上的实际应用,中医不是完全照搬解剖学结论,而是有自己独特的创举。说它是创举,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体现了中医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系统论。在中医看来,人体甚至是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系统内部、系统和系统之间都时时刻刻相互影响着。这就很好的解释了医学中的疾病转移、变化规律。中医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系统里论和研究方法。也许,他的研究方式和西方科学的研究方法又很大差异,但这并不能抹杀中医对社会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中医再现代科学的发展史中将写下更辉煌的篇章。第二篇:中医基础理论试题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试题一、单选题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是(A)A、以五脏为中心B、以六腑为中心C、以五官为中心D、以五体为中心E、以经络为中心2、中药性能中四气、五味是指(D)A、虚、实、寒、冷;酸、甜、苦、辣、咸B、冷、暖、凉、热;辣、苦、酸、甜、腥C、寒、暖、冷、凉;酸、甜、苦、辣、涩D、寒、热、温、凉;辛、甘、酸、苦、咸E、冷、暖、温、凉;咸、甘、苦、辣、酸5、中医护理疾病的基本特点和原则是(A)A、辨证施护B、辨病施护C、对症施护D、因人施护E、因时施护6、八纲是指(B)A、风寒、暑热、阴阳、虚实B、阴阳、表里、虚实、寒热C、寒热、恶冷、虚实、表里D、表里、寒热、恶冷、阴阳E、虚实、表里、冷热、风寒8、“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根本依据在于(A)A、辨证论治B、对症治疗C、辨病治疗D、因人而异E、因病而异11、正常舌象是(C)A、淡白B、淡红C、薄红D、暗淡E、浅红12、下列不属于阳的属性有(D)A、明亮B、温热C、外向D、物质E、上升13、阴阳的属性是(C)A、绝对的B、不变的C、相对的D、量变的E、质变的15、望舌主要是观察(B)A、舌尖、舌中、舌根B、舌质、舌体、舌苔C、舌边、舌体、舌色D、舌下、舌头、舌体E、舌根、舌上、舌下19、为患者实施药熨时,温度不宜超过(E)A、30℃B、40℃C、50℃D、60℃E、70℃20、熏洗药温不宜过热,其温度一般为(D)A、10-20℃B、20-30℃C、30-40℃D、50-70℃E、80-90℃21、舌苔时指附着于舌面上的一层(A)A、苔垢B、斑疹C、颜色D、瘢痕E、颗粒22、在五行的生克关系中,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资助、协同作用时,为(C)A、五行制化B、五行相克C、五行相生D、五行相约E、五行拮抗23、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称为(B)A、配伍B、相畏C、相使D、相杀E、相须24、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甘则伤?(D)A、心B、肺C、肝D、脾E、肾35、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D)A、以脑为中心的整体观B、以经络为中心的整体观C、以六腑为中心的整体观D、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E、以精气神为中心的整体观52、具有发散作用的药味是(D)称A、咸B、酸C、苦D、辛E、甘53、饮食的消化吸收主要是(E)A、脾的运化B、胃的受纳C、脾的升清D、胃的通降E、脾胃的升降57、与维持正常呼吸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B)A、心与肺B、肺与肾C、肺与肝D、肺与脾E、肝与肾58、脉形细小如线属(D)脉。A、浮脉B、数脉C、弦脉D、细脉E、缓脉74、辨证施护的最初阶段为(A)A、评估B、计划C、诊断D、实施E、评价76、人体最根本的气是(A)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79、施艾条灸的部位先后次序应本着(A)A、先上后下B、先下后上C、先左后右D、先左后右E、无次序要求80、陈皮、木香属(B)A、补气药B、理气药C、和解药D、清热药E、泻

小忆****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