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周彬《课堂密码》一文有感 第一篇:读周彬《课堂密码》一文有感读周彬《课堂密码》一文有感《课堂密码》是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的一本书。它向教师揭示了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步调一致,才可能做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至于如何善待学生的“无知”,笔者读了后觉得感触很深。《课堂密码》一文中是这样说的:“当你很饿的时候,你往往饥不择食;可当你匆匆填饱肚子后,对满桌的美食就只能望洋兴叹了;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你才想起应该善待自己的饥饿感了。本来可以用自己空空的胃饱尝人间的美味,谁知在匆忙之间只是塞下了那些只是裹腹之物。同样的道理,我们却很难在教育过程中悟得出来。学生的无知与我们的饥饿感想类似,当我们用成人的眼光打量学生时,发现他们是那么的无知,于是我们帮助学生囫囵吞枣式地学习学科知识。当学生的“无知”被学科知识填满后,他也就不再有兴趣与能力学习其它知识了。”一个南非学者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几个调皮小孩,手中拿了一只小鸟,打算准备将一只小鸟握在手中,藏在身后,然后问老师:手中的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如果老师回答是话的,他们就将小鸟插死后再拿出来。如果老师说是死的,那么一只活的小鸟将说明智慧的失败。几十孩子很得意,他们仿佛已胜利在望。于是,他们找了老师:“请问老师,我手中的这只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这几中孩子都睁大眼睛,等待着他们心中谋划已久的场面出现。老师面带微笑:“孩子,答案就在你的手中啊!”这是多么富有智慧的话语,多么富有人性的期待。在我们的教育中,会不会出现这样的场面?假如真的出现这样的场面,我们的老师会怎样处理呢?是不是这样地富有智慧?我不知道在中国有没有孩子敢于向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也不敢肯定这个故事就是西方教育的真实。但我想知道的是,我们的老师能不能富有这样的智慧,能不能如此富有人情味地善待这几个孩子呢?教育的自然状态。而我们老师的责任就是为儿童精神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儿童在教师智慧的点拨下,产生心灵震撼的强烈体验。曾有一位老教授在谈到人的创造力及其培养时,曾说过这样的话:人的发展具有某些“不教而人”的属性,也即人具有内在的创造性冲动,有许多东西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成人的世界里,往往习惯于用过度强化的方式来促进儿童的成长,拔苗助长的结果必然是促使事物过早地衰亡。如果我们用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去充盈学生的头脑,倒也无甚可憎之处,可是现在学校教育中的“知识”,大都被书本、考试和分数充斥着,或许当我们怀着善意的目的启蒙和教化学生时,当我们力图尽可能多地向孩子们传授学科知识时,我们正忽略了儿童成长的真正需要,违背了人之身心发展的自然节律。自己在做学生的时候,也常常面临现在的学生所困惑的事情,只是因为年龄渐长,曾经的困惑有的被解决了,有的被遗忘了,有的只不过是属于青春期的困惑,已无解决的必要。当我成为教师的时候,角色的转换带来了我现在必须面对的问题和萦绕心中的困惑。久而久之,我在忙于应对这些问题、困惑的同时,抱怨着学生们的不理解、不体谅,渐渐忽视了他们只是不懂事的孩子,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引导。因此,身为人师的我们应该经常回忆我们自己的青春期,设身处地地为那个年龄段的孩子想想他们最需要什么?是倾听,是理解,是重视。当学生希望向你倾诉的时候,让他感到他是受欢迎的;当学生犯了错误,你不是一味地指责他,而是耐心地帮助他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经常赞美学生,让他们感觉自己受到了重视;当一个经常触犯学校规定的学生取得了丁点儿进步,就要及时表扬他,让他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老师会给他时间慢慢改进。作为老师,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和宽容,善待学生的“无知”并加以正确地引导。宽容可以使我们年轻。让我们拥有宽容,保持宽容吧!第二篇:读周彬老师课堂密码有感用爱心和汗水打造高效课堂——读周彬老师《课堂密码》有感2013年下学期以来,在学校教导处的组织下,我们一起学习了周彬老师的《课堂密码》一书。读完这本书,犹如给自己的心灵注入了一股清泉,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课堂,更为重要的是今后的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指引。《课堂密码》从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五个方面打开课堂困惑之门。让我深深感觉到: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安静。以学生为师,在学生的心灵中教书,既愉快又有成就感;以同事的课堂为友,会尊重同事的劳动成果,更乐意向同事的课堂学习。不是把听课、评课当作一项任务,而是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发现课堂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整本书紧密围绕我们的课堂教学,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通过一些好的、差的案例来阐述了如何才能上好课,怎样的一节课才能真正符合新课改要求,向我们阐述了实用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是每位老师一个漫长的教与学的旅

雨巷****碧易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